作者:更新時間:2019-01-15 10:40:56點擊:
在上曾亮相過的,外形與(yu) 在售的凱美瑞有外形的相似之處,尤其是寬大的進氣格柵給人們(men) 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到底這個(ge) 大嘴是什麽(me) 來曆,我們(men) 通過亞(ya) 洲龍的品鑒會(hui) 對產(chan) 品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亞(ya) 洲龍其實並不是一個(ge) 陌生的名字,其實他早在1994年就誕生了,當時的名字“亞(ya) 洲龍”也是中國人給起的,而且當時這款車型的曆代產(chan) 品都是北美最受歡迎中大型轎車之一。
說起亞(ya) 洲龍的起源也是久負盛名的了,曆經24年經過五次換代,呈現在大家麵前的是最新一代的車型。出自TNGA架構的亞(ya) 洲龍,給了設計師更加自由的發揮空間,創造出更具有個(ge) 性化和針對性的車輛外觀,將過往的傳(chuan) 統的品牌印象徹底顛覆。
亞(ya) 洲龍在設計上的人性化與(yu) 實用性考量,每一處設計都不是徒有其表,而是深思熟慮的選擇,這句話是對亞(ya) 洲龍設計的一個(ge) 很好概括。
亞(ya) 洲龍大膽淩厲的外觀之下,無論是大麵積的進氣格柵,還是修長低趴的寬體(ti) 車身,包括流線比例協調的尾部等,都蘊藏著諸多功能性。
亞(ya) 洲龍長寬高為(wei) 4975/1850/1450mm,軸距2870mm,在國產(chan) 車型上仍然保留著海外版本的尺寸,當然這種在國內(nei) 不加長的行為(wei) 也是很少有車企能做到。這種原汁原味的車型就是不需要那麽(me) 花哨的噱頭,長度已經足夠滿足家用車的需求,所以對於(yu) 亞(ya) 洲龍而言追求的仍然是舒適至上。
由於(yu) 車身尺寸比較寬,所以在前機蓋上也運用了很多階梯的柔美曲線去勾勒和刻畫出層次感。原本肌肉的外形一下就轉換的更為(wei) 協調,而且造型的處理上也會(hui) 更容易被接受。
前杠下部的前鼻很低,展翼型的格柵下部更有年輕的外形。看似時髦的外形下,其功能性也得以保留,結合空氣動力學的的破風設計也是為(wei) 了給車輛更好的冷卻性能。
藍色LOGO的車型是混動的獨有特征,而其寬大的格柵不是徒有其表,擁有主動開閉的技術可以在水溫不高的時候降低風阻和風噪,獲取更好的燃油經濟性。
亞(ya) 洲龍的格柵是最具特色的,整個(ge) 前格柵在前臉部分的占比最高,而由上而下成“品”字型設計,有非常好的美學設計理念。而隔汗下兩(liang) 側(ce) 的進氣口也是為(wei) 了給刹車很好的降溫。這裏足見亞(ya) 洲龍從(cong) 設計及實用性的一個(ge) 完美結合。
豐(feng) 田也開始使用矩陣式LED大燈,而前部大燈狹長並不那麽(me) 激進,從(cong) 整體(ti) 的流線型設計來看是為(wei) 了整車的設計而進行了一定的妥協。保證美觀的同時沒有降低其性能。
一般說起雕塑感可能就會(hui) 想起汽車,而現在更多的汽車會(hui) 結合現代化的諸多元素進行設計。亞(ya) 洲龍的前臉造型從(cong) 側(ce) 麵看是極具衝(chong) 擊力的,側(ce) 麵的線條運用的很大膽,並不會(hui) 因為(wei) 繁雜的線條而影響美感。
獨特的三維上揚尾燈,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亞(ya) 洲龍的辨識度會(hui) 非常高,
低矮流暢的流線外觀並不是側(ce) 麵的唯一看點,車窗和車身側(ce) 麵整體(ti) 的比例,整個(ge) 側(ce) 麵的比例達到了中大型轎車的最佳平衡比例,視覺效果出色。亞(ya) 洲龍的C柱有著很大的傾(qing) 斜角度,這樣就使得 A柱和C柱的延長線交點前移,這也是塑造運動姿態的常用手法。
總結:
亞(ya) 洲龍的設計充分顯示了它“科技之美”的定位,通過賞心悅目的緊致精準和流暢線條賦予車輛美感。單純看亞(ya) 洲龍設計已經十分出色,不過“設計美學”和“功能美學”本來就不衝(chong) 突,所以亞(ya) 洲龍將這兩(liang) 者進行了完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