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集团电子游戏官网欢迎您

奔馳和寶馬聯姻,能成?

作者:更新時間:2019-03-15 09:53:20點擊:

進入 2019 年,汽車行業(ye) 仍然不平靜。特斯拉因為(wei) 市場需求、成本控製和現金流的連鎖問題進行了一係列的調整;中國的新造車公司也迎來了融資寒冬、補貼退坡和產(chan) 品青黃不接的挑戰;那些主宰著全球汽車的大型企業(ye) 呢,對抗幾十年的全球頂級豪華品牌奔馳和寶馬,全麵合作了。

 

 

2019 年 2 月 22 日,戴姆勒和寶馬宣布,雙方將聯合成立移動出行服務聯盟。能看出奔馳和寶馬都相當重視這一合作,當天的奔馳和寶馬官網首頁都是這一曆史性合作的介紹。

 

 

 

 

寶馬官網還直播了寶馬董事會(hui) 主席 Harald Krüger 和戴姆勒董事會(hui) 主席 Dr.Dieter Zetsche 出席的新聞發布會(hui) 。

先給出合作細節。奔馳和寶馬將旗下與(yu) 出行服務生態相關(guan) 的業(ye) 務拿出來,合並組建為(wei) 五個(ge) 公司,兩(liang) 家分別持有合資公司的 50% 股份。

 

 

Reach Now:在線出行服務平台,提供從(cong) A-B 的不同交通方式,包括分時租賃汽車、打車服務和共享單車。可以理解為(wei) 「奔馳寶馬版的滴滴」。

Charge Now:電動汽車充電平台,由德企 Digital Charging Solutions GmbH(DCS) 提供負責運營和支持,在全球 25 個(ge) 國家/地區擁有超過 10 萬(wan) 個(ge) 充電樁。可以理解為(wei) 「奔馳寶馬版的超級充電網絡」。

 

 

Park Now:在線停車服務平台,可以預留停車位,管理停車時間,無現金支付停車費。在全球 1100 個(ge) 城市提供 3000 萬(wan) 客戶。

Free Now:在線出行服務平台,提供出租車、網約私家車、汽車長租和電動滑板,是歐洲和拉美最大的出行平台。為(wei) 2100 萬(wan) 用戶和 25 萬(wan) 名司機提供服務。

Share Now:分時租賃平台。在全球 31 個(ge) 城市擁有 20000 萬(wan) 輛車和 400 萬(wan) 名用戶。

彭博、CNBC、路透,許多財經媒體(ti) 都把奔馳寶馬聯盟指向傳(chuan) 統 OEM 向 Uber 宣戰,真的是這樣麽(me) ?

 

 

我們(men) 來看一下,奔馳和寶馬將聯合向這個(ge) 聯盟投資 10 億(yi) 歐元,也就是 11 億(yi) 美元。戴姆勒 CEO Dieter Zetsche 說這一聯盟將會(hui) 是 Global Game Changer,那我們(men) 先不說滴滴、Lyft、Ola、Grab 這些出行平台地頭蛇,就拉 Uber 這種真正的 Global Player 出來比。

成立 10 年來,Uber 融資總額達到 242 億(yi) 美元,在全球 65 個(ge) 國家的 600 多個(ge) 城市開展業(ye) 務,擁有 300 萬(wan) 司機和 1 億(yi) 月活用戶,日訂單超過 1500 萬(wan) ,累計訂單超過 100 億(yi) 單。

 

 

投資 11 億(yi) 美元、累計用戶 6000 萬(wan) 的奔馳寶馬聯盟能撼動 Uber 嗎?沒有任何機會(hui) 。但奔馳寶馬聯盟又有一些 Uber 無法提供的優(you) 勢,比如 Park Now 可以提供在線停車服務,而 Charge Now 是純電動汽車服務體(ti) 係的一部分。

與(yu) 其把奔馳寶馬聯盟解讀為(wei) 向 Uber 宣戰,不如說它是抵禦特斯拉蔚來的一張牌。

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說呢?從(cong) 充電、停車、打車、分時租賃,這是一套麵向自動駕駛時代的以用戶為(wei) 中心的移動出行生態服務。

我們(men) 見到過類似的生態嗎?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網絡 + 特斯拉 mobiles Service + Tesla Network;蔚來 NIO Power 能源體(ti) 係(換電+快充) + NIO Service 服務體(ti) 係 + 代駕 + ......

 

 

奔馳寶馬聯盟的分時租賃平台、網約車平台到底是衝(chong) 著蔚來特斯拉來的還是 Uber 滴滴來的,這個(ge) 問題要這麽(me) 看,作為(wei) 全球頂級的豪華品牌,奔馳和寶馬都深刻地意識到下一個(ge) 十年智能和共享會(hui) 成為(wei) 最關(guan) 鍵的發展趨勢。

智能在用戶體(ti) 驗層麵的反映就是通過智能手機更便捷地完成充電、停車...全生命周期的用車體(ti) 驗,而共享就是上麵提到的分時租賃 + 網約車 + 電動滑板...一站式出行平台了。

所以我認為(wei) ,這是兩(liang) 家豪華企業(ye) 迎合未來行業(ye) 發展潮流的一次戰略聯盟。如何評價(jia) 這一合作呢?

坦率地講,我並不看好。

首先,上述聯盟成立了五家獨立的公司,由五位專(zhuan) 門的 CEO 和五位專(zhuan) 門的 CFO 管理公司的運營和財務。而且我們(men) 可以看到,Reach Now 和 Free Now 這兩(liang) 家公司的業(ye) 務是有重合的。既然決(jue) 心整合在一起,又設立了五家獨立的公司推進有交叉的業(ye) 務,很難說這會(hui) 對業(ye) 務本身的發展帶來什麽(me) 好處。

其次,從(cong) 用戶的角度,我們(men) 看特斯拉和蔚來的模型。對於(yu) 消費者來說,特斯拉蔚來相對 BBA 最大的特點在於(yu) 完全統一了用戶接口(蔚來尤其如此)。

如果我們(men) 購買(mai) 了一款 BBA 車型,買(mai) 車、保險、加油、保養(yang) 、修車、停車要分別與(yu) 不同的門店或公司產(chan) 生交集,完成需要的服務。但對於(yu) 特斯拉來說,買(mai) 車、保險、充電、保養(yang) 、維修的用戶接口是統一的,那就是有事就找特斯拉。

蔚來更加誇張,蔚來總裁秦力洪有個(ge) 說法是「除了交警的罰單,我們(men) 希望用戶有任何問題都來找蔚來」。

從(cong) 用戶的角度,這樣的用戶體(ti) 驗是閉環的、高度統一的優(you) 質體(ti) 驗,但從(cong) 車企的角度,原本製造汽車已經要具備設計、研發、製造、項目管理、供應鏈、市場、銷售等多個(ge) 維度的能力,而全生命周期的用戶體(ti) 驗讓一家車企的經營複雜度又大幅增加,這對奔馳寶馬這類傳(chuan) 統車企來說是相當大的挑戰。

 

 

或許是有意降低複雜度,奔馳和寶馬選擇拆分並細分為(wei) 5 個(ge) 獨立的公司分別管理,但這又意味著,對於(yu) 消費者來說體(ti) 驗不再統一。

舉(ju) 個(ge) 最簡單的例子,特斯拉和蔚來的用戶出現任何問題可以通過 App 解決(jue) ,但奔馳寶馬這 5 個(ge) 獨立的公司,可能需要下載 5 個(ge) App 來提供完整的體(ti) 驗,這無疑是一種糟糕的體(ti) 驗。

此外,拆分獨立大幅降低了集團經營的複雜度,但在決(jue) 策和執行效率上是顯然不如特斯拉蔚來這種集超級複雜的業(ye) 務與(yu) 高度扁平的管理架構於(yu) 一身的小公司的。

最後,就是前麵提到的投入問題,作為(wei)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無法接受奔馳寶馬在前瞻業(ye) 務上長期大額的虧(kui) 損經營,但特斯拉和蔚來卻可以通過源源不斷地發行債(zhai) 券融資做到更大的業(ye) 務體(ti) 量和規模效應。

 

 

比如說,經過數年持續的投入,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網絡已經成長為(wei) 特斯拉用戶體(ti) 驗護城河的關(guan) 鍵一環。

我們(men) 來討論一個(ge) 問題:前麵提到的統一用戶接口、提供閉環的優(you) 質用戶體(ti) 驗似乎跟智能化和共享化也沒有太強的關(guan) 聯。那麽(me) ,除了前麵提到的融資更友好,為(wei) 什麽(me) 蔚來特斯拉比傳(chuan) 統車企做得更好呢?

這是成立於(yu) 兩(liang) 個(ge) 時代的、完全不同基因的公司。新造車總被揶揄互聯網造車,而特斯拉算是這一陣營的鼻祖。那麽(me) ,到底什麽(me) 才是「互聯網造車」?

真正的互聯網造車不是發布 PPT、車沒測試完成就交付,不是比傳(chuan) 統車企更低的可靠性、更高的故障率,互聯網造車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是,把互聯網領域先進的方法論導入汽車這個(ge) 傳(chuan) 統行業(ye) 。

比如說「以用戶為(wei) 中心」,怎麽(me) 解決(jue) 用戶遇到的問題?研發 App 運營車主論壇,創建車企和用戶的溝通渠道,它可以收集吐槽和不滿,這是改進的前提;大幅扁平化公司管理架構,提升了解決(jue) 問題的效率,提高了執行力;在產(chan) 品端,推進以整車 OTA 為(wei) 核心的智能化,為(wei) 進一步提升「解決(jue) 問題」的效率和推送新特性以提升產(chan) 品力提供便利。

上述這些策略在「互聯網造車」企業(ye) 有天然的可執行度,但在傳(chuan) 統車企,這些策略無一例外會(hui) 遭遇嚴(yan) 重的抵觸和排斥,而這些抵觸和排斥的產(chan) 生,與(yu) 他們(men) 原本是一家團隊規模龐大、盈利能力很好、沒有互聯網思維密切相關(guan) 。

在介紹新聯盟博客的結尾, 戴姆勒董事會(hui) 主席 Dr.Dieter Zetsche 博士說,斯圖加特(戴姆勒總部)和慕尼黑(寶馬總部)的積極競爭(zheng) 會(hui) 成為(wei) 曆史嗎?不,競爭(zheng) 是激勵我們(men) 核心業(ye) 務成就最佳業(ye) 績的關(guan) 鍵因素。我們(men) 的動力保持不變:我們(men) 都決(jue) 心打造世界上最好的汽車。

我想說的是,祝福奔馳和寶馬,但未來 10 年的競爭(zheng) 和過去 30 年不一樣了,如果沒有意識到互聯網方法論的意義(yi) ,不對公司管理架構做大刀闊斧的改革以適應新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哪怕合並也隻能麵臨(lin) 被時代淘汰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