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提到中國汽車零部件的發展狀況,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兩句話,一句是中國汽車零部件大而不強,另一句是零部件產業多年來散亂差的局麵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中國汽車零部件嚴重滯後於整車。但是在4月23日,“《中國商用車懸架產業發展報告(2019)》藍皮書發布會暨2019年中國商用車及懸架產業發展研討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卻提出了新觀點。
付於武表示,根據《中國汽車零部件的發展現狀》報告顯示,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擁有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100000餘家,其中列入《中國汽車零部件的發展現狀》統計範圍的50000萬餘家,銷售收入在兩千萬之上的零部件企業有13000家,僅從數量來看,在全球範圍內做到這個程度的隻有中國。
不僅如此,據統計,五年前世界汽車零部件100強,中國隻有1家,而現在進入汽車零部件100強已經增長到了8家,一些零部件企業脫穎而出。這充分的說明了,五六年的時間內,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不僅發展迅速,還扭轉了中國汽車零部件長滯後於正車發展的局麵。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些成績就沾沾自喜,和世界水平的零部件相比,我們還存在差距,需要進步和發展的地方還很多,特別是在這個產業變革時期,零部件企業一定要抓住機遇,加緊布局,聚焦核心技術重點突破。
具體該如何做呢,付於武給出了建議。他表示,首先,零部件商供應商要抓緊布局,從一個物質形態零部件的供應商要變成一個科技方案的提供商。第二,技術要多元化、多樣化。第三,跨界合作,產學研協同發展。但是最為重要的是還是做好產品,隻有好的產品才是最最核心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