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更新時間:2019-08-13 15:53:13點擊:
平時我們(men) 能看到的宣傳(chuan) 和4S店展車一般都是中高配車型,低配車型往往不容易見到。當你轉一圈二手車市場就會(hui) 發現:相比高配車型而言,低配車型的保值率往往會(hui) 更高一點。對於(yu) 有的車型而言,如果全係標配足夠豐(feng) 富的話,那麽(me) 低配車型往往是全車係中最優(you) 性價(jia) 比的選擇。本期的《解讀低配車》我們(men) 就一起來看看低配版亞(ya) 洲龍的性價(jia) 比如何。
基於(yu) 龐大的車身尺寸和與(yu) 雷克薩斯ES互為(wei) “姊妹車”的出身,一汽豐(feng) 田亞(ya) 洲龍的定位比一般的合資中型轎車高半級。但售價(jia) 又與(yu) 普通的合資中型轎車處於(yu) 同一水平,競爭(zheng) 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亞(ya) 洲龍共推出了6款車型,其中隻有2款為(wei) 汽油版,其餘(yu) 4款都為(wei) 混動車型。前期的卡羅拉雙擎和雷淩雙擎的市場表現都不錯,豐(feng) 田認為(wei) 中國的消費者對混動的接受程度已經比較高了,再加上有雅閣銳·混動這樣的強力對手,亞(ya) 洲龍便采取了主打混動車型的市場策略。其中汽油進取版和混動進取版的配置基本一致,低配混動車型比低配汽油車型貴了1.8萬(wan) 元。入門版亞(ya) 洲龍的配置表現如何?性價(jia) 比高不高?現在我們(men) 就一起來看看吧。
從(cong) 整體(ti) 外觀來看,除了輪圈造型的差異,亞(ya) 洲龍低配車型和高配車型的外觀一致度相當高,整體(ti) 的氣勢很到位。
低配亞(ya) 洲龍的前格柵造型與(yu) 高配車型保持一致,視覺衝(chong) 擊力十足。混動版車型采用了藍色車標,除低配和次低配車型外,其餘(yu) 車型均配備了全景攝像頭,其中前置攝像頭位於(yu) 車標下方。
LED霧燈為(wei) 全係標配,前保險杠兩(liang) 側(ce) 的通風口貨真價(jia) 實,可改善高速行駛時輪胎附近的亂(luan) 流,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車輛的空氣動力學效能。
燈光方麵,低配車型與(yu) 高配車型沒有任何區別,都采用了全LED光源,自動大燈、大燈高度可調、遠近光自動切換功能都有配備,這一點可謂十分良心。
主動安全方麵,亞(ya) 洲龍標配了PCS預碰撞安全係統、全速域ACC自適應巡航和LTA車道循跡輔助係統,這一點絕對可以碾壓大部分同價(jia) 位的中型轎車;被動安全方麵,亞(ya) 洲龍全係標配10安全氣囊,可為(wei) 車內(nei) 成員提供全麵防護。
低配和次低配車型配備了普通天窗,高配車型配備了全景天窗,車內(nei) 通透性更好。不過全景天窗也會(hui) 對車頂的結構強度產(chan) 生一定影響,同時增加車頂的重量,長期使用後的保養(yang) 維修也更加麻煩一點。
亞(ya) 洲龍的車身的側(ce) 麵造型十分修長,車頂從(cong) C柱往後的位置緩慢下降,營造出了一點溜背的氣息,可以說是在穩重大氣和動感之間找到了一個(ge) 很好的平衡。
亞(ya) 洲龍全係標配了無鑰匙進入/啟動功能,隻不過高配車型改用了鍍鉻門把手,中低配車型為(wei) 車身同色門把手。
進取版(低配)和豪華版(次低配)車型配17英寸輪圈,雖然視覺效果不及高配車型的18英寸啞光多輻輪圈,但小輪圈+厚胎壁對整車的濾震性是有一定積極意義(yi) 的,而且普利司通泰然者輪胎的綜合性能更佳,成本更高。
亞(ya) 洲龍的車尾層次感非常豐(feng) 富,兩(liang) 側(ce) 尾燈之間的紅色飾條增加了尾部的視覺寬度,行李廂上部的小尾翼增加了尾部的動感氣息。整體(ti) 來看,低配車型的車尾與(yu) 高配車型一致,看不出區別。
[##]
低配車型的尾燈與(yu) 高配車型一致,均采用了全LED光源,點亮後辨識度非常出色。
亞(ya) 洲龍汽油版車型采用了外露的雙邊共雙出排氣,造型與(yu) 高配車型一致;混動版全係都采用了隱藏式排氣。
外觀部分總結:一輛低配亞(ya) 洲龍停在那裏,一眼能看出來與(yu) 高配車型有差異的地方就是輪圈和天窗了,但這並不影響亞(ya) 洲龍的整體(ti) 外觀風格和氣場。外觀配置方麵,LED大燈、前霧燈、性能出色的輪胎都讓這輛低配車型有著很出色的性價(jia) 比。
解讀低配車:亞(ya) 洲龍內(nei) 飾
內(nei) 飾解讀:亞(ya) 洲龍2.5L 進取版
除了座椅材質,從(cong) 大麵兒(er) 上看亞(ya) 洲龍低配車型的內(nei) 飾和高配車型沒什麽(me) 區別,中控台材質與(yu) 高配車型也保持一致,都采用了軟性材料,環抱式設計增強了沉浸感,中控台的層次感也很強。
最低配的進取版車型采用了塑料方向盤,手感相比高配車型的皮質方向盤要差一些,不過多功能按鍵相比高配車型一個(ge) 都不少,這一點值得表揚。畢竟後期自己縫一個(ge) 真皮方向盤套也能解決(jue) 。
亞(ya) 洲龍的方向盤支持上下/遠近4向調節,頂配車型采用電動調節方式,並配備了方向盤記憶和舒適進入功能。
從(cong) 方向盤左側(ce) 開關(guan) 麵板這裏也能看出高低配車型的差別,尊貴版(次頂配)和旗艦版(頂配)車型配備了全景攝像頭,頂配車型還配備了方向盤加熱功能。
亞(ya) 洲龍全係配備一塊9英寸中控屏,具備藍牙和語音識別功能,高配車型在此基礎上多了導航和手機互聯功能。
低配車型沒有配備座椅加熱/通風功能,這一點從(cong) 空調控製麵板上能看出差別。
亞(ya) 洲龍全係配備了電子手刹和自動駐車功能,汽油版車型比混動版還多提供了一個(ge) 同級很罕見的Sport+模式,這一點很有意思,由此可見豐(feng) 田對亞(ya) 洲龍的動態表現還是有一定信心的。
亞(ya) 洲龍前排提供了3個(ge) USB接口,完全不用擔心不夠用的問題。
亞(ya) 洲龍頂配和次頂配車型的門板采用了菱格皮紋,顯得更加豪華一些。
低配車型的座椅為(wei) 手動調節織物座椅,高配車型為(wei) 織物和皮質拚合材質座椅,並配有電動調節和記憶功能。
亞(ya) 洲龍低配車型的後排織物座椅不支持比例放倒,但乘坐舒適性和空間表現在同級都是不錯的,後排出風口和2個(ge) USB接口保證了基本的舒適性和便利性。
頂配車型的後排座椅采用了織物+皮革的混搭材質,配置可謂相當豐(feng) 富,後排座椅電動調節、後風擋遮陽簾、後排獨立空調、後排座椅加熱、220V電源等配置悉數出現,能提供很舒適的乘坐感受,後排配置也是低配車型和高配車型差別最大的點。
亞(ya) 洲龍動力參數:
亞(ya) 洲龍汽油版車型搭載了一台2.5L Dynamic Force係列發動機,熱效率達到了40%的業(ye) 內(nei) 頂尖水平,有著不錯的油耗表現,同時動力性完全能夠滿足日常使用需求。混動版車型搭載了一套由2.5L發動機和2台電機組成的混動係統,燃油經濟性和平順性表現更佳。
汽油版車型匹配了一台8AT變速箱,混動版車型采用的依舊是那一套基於(yu) 行星齒輪組的E-CVT傳(chuan) 動係統。
總結:低配的亞(ya) 洲龍值不值得買(mai) ?我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值得買(mai) !首先,花20萬(wan) 元出頭就可以買(mai) 到一輛尺寸如此巨大的中型轎車,本來就是一件很劃算的事;其次,亞(ya) 洲龍誕生自TNGA架構,整體(ti) 的技術還是一個(ge) 很先進的水平,整體(ti) 的駕控感受在同級也是一個(ge) 比較好的水平,沒什麽(me) 硬傷(shang) 。配置層麵,低配的亞(ya) 洲龍提供了全套的主動被動安全配置,雖然內(nei) 部配置不夠豪華,但日常能用到的配置也都有了,不會(hui) 對便利性和舒適性產(chan) 生太大的影響。
一樣的配置,亞(ya) 洲龍混動版與(yu) 汽油版的差價(jia) 都在2萬(wan) 元內(nei) ,兩(liang) 種動力總成怎麽(me) 選?
如果您經常在擁堵的市區行駛,那麽(me) 我認為(wei) 混動版更合適。首先,混動版的油耗更低,在車輛使用周期內(nei) 省出來的油錢很可能會(hui) 補齊這部分差價(jia) ;其次混動版車型的平順性相比汽油版車型更加優(you) 異。如果您居住的地方交通環境好,不怎麽(me) 堵車的話,那麽(me) 汽油版車型的性價(jia) 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