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煥更新時間:2024-12-02 08:54:56點擊:
最近,《金融時報》報道稱,日產(chan) 正在尋找新的投資者來挽救公司,並且時間非常緊迫。
緊迫到什麽(me) 程度?
一位日產(chan) 高管透露,目前日產(chan) 可以支撐的時間,隻剩下12-14個(ge) 月。
此次陷入財政危機,在月初披露的財報中就有所顯現,成立92年的日係三巨頭之一,竟然在這一季度由盈轉虧(kui) ,虧(kui) 損了93億(yi) 日元,銷量和營收也都全線潰敗…
全球大洗牌,已經把日產(chan) 洗到了牌桌邊沿。
日產(chan) 現金流岌岌可危
早在1999年,日產(chan) 第一次陷入破產(chan) 危機,是雷諾收購其大量股權,救日產(chan) 於(yu) 水火。
時隔25年,日產(chan) 再度陷入財政危機,這一次雷諾沒再伸手,並且還要出售部分股權。
知情人透露,日產(chan) 的目標是找到一位長期、穩定的股東(dong) ,比如銀行或保險集團,來接手雷諾出售的部分日產(chan) 股權。
有意向伸出援手的是日產(chan) 的老對手——本田。
日產(chan) 表示,不排除本田收購部分股權的可能,並且雙方正在敲定合作,計劃聯手推出新的純電動車。
據《金融時報》報道,一位高管在談話中坦言,管理層需要盡快找到投資者,幫助公司度過“生死攸關(guan) ”的一年,因為(wei) 日產(chan) 目前的現金,隻能支撐12-14個(ge) 月的時間。
不久前,日產(chan) 就已經焦頭爛額,開啟了一係列緊急自救措施:
日產(chan) 將減少3000億(yi) 日元的固定成本,以及1000億(yi) 日元的可變成本,想極力維持正常的現金流水平。
具體(ti) 措施就是將全球產(chan) 能削減20%,並裁員9000人,公司的銷售、一般和管理費用也會(hui) 縮減。
並且CEO內(nei) 田誠帶頭,管理委員會(hui) 的成員也緊跟其後,自願削減50%的薪酬。
同時,日產(chan) 還出售了三菱10%的股份,籌得686.4億(yi) 日元的資金。
日產(chan) 真的已經到了這個(ge) 地步嗎?
一步慢,步步慢
11月7日,日產(chan) 披露的今年第三季度財報,證實了公司當前的窘境。
銷量方麵,前三季度的全球銷量為(wei) 250.58萬(wan) 輛,同比微增0.4%;第三季度日產(chan) 的全球銷量為(wei) 80.9萬(wan) 輛,同比下跌2.8%。
從(cong) 第三季度的銷量來看,不管是中國還是歐美,銷量都在潰敗。
其中,中國市場的銷量下降幅度最大,第三季度在華銷量為(wei) 17.2萬(wan) 輛,同比下跌12.5%,跌幅增至兩(liang) 位數。
北美和歐洲市場,也沒有為(wei) 日產(chan) 的出貨帶來增量,第三季度銷量分別下跌了0.2%和5%。
幾大市場銷量接連受挫,給日產(chan) 的財務指標帶來重大打擊:
今年三季度,日產(chan) 營收29858億(yi) 日元(約1397億(yi) 元),同比下降5.1%;
營業(ye) 利潤319億(yi) 日元(約1.8億(yi) 元),同比大跌了84.7%,營業(ye) 利潤率跌到隻有1.1%,同比下滑5.5個(ge) 百分點;
淨利潤表現最令人吃驚,去年同期還有1907億(yi) 日元(約89億(yi) 元)的淨利潤,本季度直接由盈轉虧(kui) ,淨虧(kui) 損了93億(yi) 日元(約4.4億(yi) 元)。
日產(chan) 也在財報的同時,宣布今年第二次下調全年預期。
營業(ye) 收入從(cong) 14萬(wan) 億(yi) 日元(約6551億(yi) 元)下調到12.7萬(wan) 億(yi) 日元(約5942億(yi) 元),營業(ye) 利潤從(cong) 原本的5000億(yi) 日元(234億(yi) 元),下調70%到1500億(yi) 日元(約70億(yi) 元)。
走到如今這個(ge) 地步,是因為(wei) 在過去幾年裏,管理層做了不少錯誤決(jue) 策,這一點CEO內(nei) 田誠也承認過。
對於(yu) 美國,內(nei) 田誠曾承認自己對市場需求的錯判,在其他競爭(zheng) 對手快速推出混動888电子游戏官网型、新技術時,日產(chan) 還在主推燃油和純電車,以至於(yu) 無法滿足美國強勢增長的混動車需求,在美銷量明顯下滑。
針對中國市場,日產(chan) 做錯的第一件事,同樣是錯估了中國消費者的喜好,把奇駿換成“三缸”。
原本奇駿曾是中國最受歡迎的SUV,在2020年,奇駿在中國的全年銷量為(wei) 17.5萬(wan) 輛,換成三缸後的銷量卻遭遇斷崖式跌落,2021年全年隻賣出7.1萬(wan) 輛。
等到日產(chan) 被迫換回四缸時,中國的國產(chan) 車企已經迅速崛起,奇駿麵前的,已經是宋PLUS DM-i這樣怪物級的對手了。
因此,日產(chan) 不得不把更多賭注,押在最暢銷的“神車”軒逸身上,但日產(chan) 的處境也更加危險,產(chan) 品結構更加單調。
軒逸現款老款同時推出,不過新款遠沒有皮實廉價(jia) 的老款受歡迎,電動化推進並不順利。
而且,不論新款還是老款,軒逸整體(ti) 的銷量已經在下滑,日產(chan) 已經拿不出漂亮的底牌了。
再加上日產(chan) 推出的e-power混動技術,不說比較起走在技術前沿的中國車企,就是對比豐(feng) 田的THS、本田的i-MMD等其他產(chan) 品來說,技術優(you) 勢也不算鮮明,智能化配置也不足。
日產(chan) 的敗退,其實和之前的馬自達、鈴木、三菱等等一樣,而且更加典型:
躺著掙錢太久,對新技術不再渴求,對用戶需求不再敏感,如今回過神來,已經晚了。
這次本田拉著日產(chan) 造純電車,能成為(wei) 破局關(guan) 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