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誌文更新時間:2025-01-08 08:56:04點擊:
一年前,李想給出一個(ge) 判斷:還在堅持多檔PHEV的一些品牌,會(hui) 在未來一兩(liang) 年都轉換成增程式的技術路線。
一年後,這個(ge) 觀點應驗了。增程車作為(wei) 一個(ge) 熱門品類,很多新造車開始效仿跟進。
增程被視為(wei) 尋找市場增量的秘密武器,企業(ye) 把增程兩(liang) 個(ge) 大字印在宣發888电子游戏官网的海報上,在他們(men) 看來,這是打贏新能源這場仗的關(guan) 鍵。
2024年尾,久未露麵的李想再次站到台前,這次他沒有固守增程這個(ge) 城池,而是麵向未來描繪了一個(ge) 更大的藍圖——理想要做一家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ye) 。
在《2024理想AI Talk》中,李想梳理了企業(ye) 觀、行業(ye) 觀和世界觀,在其看來,理想是一家人工智能企業(ye) ,要做的不是汽車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車化。在這個(ge) 過程中,汽車也將從(cong) 工業(ye) 時代的交通工具,進化成為(wei) 人工智能時代的空間機器人。理想要通過人工智能將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進行融合,讓有限的空間實現無限的延伸。
早在2015年,理想汽車創立之初,李想就展望15年後的未來世界,他認為(wei) 到2030年能夠在人工智能領域構建完整的體(ti) 係化能力,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突破,他的想象也衍生到了未來人工智能的產(chan) 品形態。
如果說押注增程路線,是李想作為(wei) 頂級產(chan) 品經理的成功案例,那決(jue) 定All in AI則是李想自我更迭後的思維映射。
01 理想的“AI觀”
搜索關(guan) 於(yu) “人工智能”的關(guan) 鍵詞,目前的話題基本停留在“AI是否會(hui) 取代人類”、“AI會(hui) 給某個(ge) 行帶來哪些神奇效果”等等。
沒有人否認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但這些討論大多在理論階段,具體(ti) 到戰略上,很少人能讓AI和行業(ye) 完美結合。換句話說,大多數企業(ye) 對AI的想象仍然有些匱乏。
這件事李想考慮得非常通透,和大多數企業(ye) 隻是喊口號不同,李想把Why、How、What都清晰羅列出來,也就是為(wei) 什麽(me) 做、如何做、做成什麽(me) 樣。
對AI的興(xing) 趣,最早追溯到理想汽車創立之初,當時李想認為(wei) 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必須借助最新技術,對物理世界進行改造。
眼下車圈有個(ge) 共識,就是汽車行業(ye) 已經走過電動化的上半場,下半場比拚的是智能化,所以不少企業(ye) 都在注重自動駕駛的研發。不過在李想看來,這個(ge) 智能化並不是傳(chuan) 統的軟件智能,而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2022年9月,李想在內(nei) 部戰略會(hui) 上敲定,把人工智能包含自動駕駛作為(wei) 真正重要的方向,兩(liang) 個(ge) 月後ChatGPT正式誕生,2023年初,理想正式發布戰略願景,把人工智能從(cong) 一個(ge) 隱藏的戰略,變成一個(ge) 開放的陽謀戰略,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才。同年,理想發布了全自研多模態認知大模型Mind GPT。
其實眼下這個(ge) 時代,很多競爭(zheng) 都是開卷考試,大多數人可能意識到了著力點,但因為(wei) 企業(ye) 自身或者曆史原因,很難在對的時候做出對的選擇。
理想的優(you) 勢在於(yu) ,既可以畢其功於(yu) 一役,又能在恰當的時候分階段推進目標。
早期之所以隻有理想ONE一款產(chan) 品,是因為(wei) 李想把這款車看成一個(ge) 數據和軟件的集成,很少有創業(ye) 者能有這種膽識和魄力。
如今麵對AI,李想再次傾(qing) 注資源,理想每年有100億(yi) 的研發投入,接近一半都花在了人工智能領域,為(wei) 了從(cong) 底層邏輯實現自主創新,理想還是世界上第一個(ge) 做基座模型的車企。
李想的一句話,可以說明他對人工智能的足夠重視——如果我們(men) 在未來不做人工智能,我們(men) 什麽(me) 都不是。
目前理想所做的一切戰略規劃,都在圍繞人工智能企業(ye) 展開。比如基座模型是未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核心,AI 的能力都會(hui) 由基座大模型產(chan) 生,其所構建出來的,是人工智能的超級產(chan) 品,是新一代的入口,它會(hui) 在所有的設備之上,會(hui) 在所有的服務之上。
不過訓練基座模型不僅(jin) 需要囤GPU,包括頂尖人才、數據量等都是巨量的投入,對於(yu) 多數車企來說,重新打造一個(ge) 模型不是筆劃算的買(mai) 賣,遠不如接入其他大模型方便。
李想對團隊的要求,就是其基座模型要做國內(nei) 行業(ye) 前三。為(wei) 此,需要什麽(me) 訓練算力,他都願意投資。之前理想內(nei) 部曾做過估算,現在每年投在訓練上的費用是10億(yi) 元,未來還將上漲。
這種破釜沉舟的魄力在於(yu) ,理想不僅(jin) 僅(jin) 是在汽車行業(ye) 競爭(zheng) ,而是麵向行業(ye) 真正和頭部的人工智能企業(ye) 去掰手腕。
規劃理想中長期的人工智能AGI戰略時,李想清晰劃分了三個(ge) 階段:
第一個(ge) 階段是“增強我的能力”,這一時期AI隻是輔助,類似於(yu) L3級自動駕駛,責任仍在人。
第二階段是“成為(wei) 我的助手”,此時AI可獨立完成任務,且能夠達到L4級自動駕駛,現在顯然還不到。
第三階段升級為(wei) “成為(wei) 我的矽基家人”,也就是AGI的終極形態,比你還要了解你自己。
按照這個(ge) 節奏,理想也將打造人形機器人,到那個(ge) 時候“矽基家人”也將真正具象化,這一時刻並不遠,“我認為(wei) 我和我們(men) 的團隊能夠在有生之年實現第三個(ge) 階段。”李想說。
02 有仰望星空,也會(hui) 腳踏實地
從(cong) 曆史進程來看,人工智能處於(yu) 初級繁榮階段,行業(ye) 內(nei) 擁有成百上千家大模型公司,但可以預見的是,幾年後這個(ge) 數字會(hui) 大大減少。
這是由市場規律決(jue) 定的,數據、算力、算法以及AI應用等,每一個(ge) 關(guan) 鍵要素都有可能製約大模型的發展,畢竟再前衛的技術,也需要交給市場檢驗。
好在理想對AI的投入,已經看到了成果,並且優(you) 勢還在持續擴大。
目前理想麵向AI有4個(ge) 團隊,每個(ge) 團隊各負責自己的產(chan) 品,麵向C端市場是智能駕駛和理想同學,麵向B端的AI產(chan) 品,則是智能商業(ye) 和智能工業(ye) 。
12月27日,理想同學App正式上線,這是基於(yu) Mind GPT 大模型打造的AI智能助手。截至目前,Mind GPT迭代已有30多次,即將進入第三階段,即Mind GPT-3o。
Mind GPT-3o,是一個(ge) 多模態端到端大模型,響應速度可以達到百毫秒級別,能夠理解不同的模態,所帶來直接的效果就是,人和機器、人和Al之間的交互更快了,就能像人與(yu) 人交流一樣自然。
理想同學App上線後,也讓理想開始和月之暗麵、字節跳動,甚至是OpenAI正麵競爭(zheng) 。
當競爭(zheng) 對手不再局限於(yu) 汽車,理想的跨界優(you) 勢也顯現出來,就像李想說的,他比傳(chuan) 統車企更懂怎麽(me) 做互聯網和大型軟件,同時比這些互聯網和大型軟件公司,更懂怎麽(me) 去造一輛車。
目前理想的Mind GPT的預訓練數據規模量,已經達到10萬(wan) 億(yi) Token的規模,相比其他大模型,還有不少特色數據,比如多模態的數據,既有自動駕駛的,也有理想同學的對話模態,以及用戶在產(chan) 品裏自己使用的數據,和其它大模型相比都是獨有的數據。
智能駕駛屬於(yu) 理想在AI領域的基本盤,其技術路線是端到端+VLM,屬於(yu) 真正意義(yi) 上One Model結構的端到端,這也意味著人工智能將真正主導自動駕駛。
目前“車位到車位”已經隨著OTA 6.5版本,正式全量推送給AD Max用戶,11月底推送時,理想汽車也是全球首個(ge) 做到“車位到車位”全量推送的車企。從(cong) 實際體(ti) 驗來看,理想的智能駕駛可以絲(si) 滑通過小區道路、環島、掉頭和複雜施工場景。和其他新選手相比,理想在智能駕駛方麵的投入或許不是最早的,但一定是最快的。
而理想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其它兩(liang) 款產(chan) 品均是麵向B端,分別是智能商業(ye) 和智能工業(ye) ,雖然我們(men) 平時接觸的比較少,但在理想手裏是核心優(you) 勢。
以特斯拉為(wei) 例,我們(men) 都知道Model 3和Model Y是特斯拉的銷售主力,不過特斯拉最具優(you) 勢的產(chan) 品不是車,而是超級工廠,其最大優(you) 勢在於(yu) 垂直整合能力,追求“極致效率”是超級工廠的第一要義(yi) 。馬斯克甚至曾開玩笑說:“最好是把工廠開到礦井裏,然後開出一輛車。”
而理想同樣堅持自造工廠以及技術自研,比如其智能工業(ye) ,就是通過自研的智能製造係統、視覺算法、設備、質量預測模型等,迭代生產(chan) 技術。理想位於(yu) 北京、以數據模型賦能的新能源汽車智能工廠,已成功入選工信部卓越級智能工廠名單。
而理想的智能商業(ye) ,則是通過大模型技術與(yu) 商業(ye) 領域數據和知識的深度結合,構建了一批具備零售、營銷、財經分析等能力的AI助手。具體(ti) 在零售場景,可以通過對金牌零售專(zhuan) 家在溝通技巧等能力維度上的學習(xi) ,賦能更多零售夥(huo) 伴,當然也賦能了客戶服務團隊。
03 “成長”是第一驅動力
自我革新,向來是螺旋式成長的重要指標,作為(wei) 一家頭部新造車的掌舵人,李想的進化速度堪稱神速。
複盤李想的創業(ye) 之路,他有著有種這個(ge) 時代缺少的“草莽”精神。
他有著超過20年的創業(ye) 史,先後一手創辦泡泡網和汽車之家網站。在這兩(liang) 盤棋中,李想沒有在實現財務自由後躺平,而是投身自己認為(wei) 前景更大的藍海繼續創業(ye) 。
每次創業(ye) ,都是為(wei) 了完成尚未實現的抱負,雖然汽車之家已經是行業(ye) 第一,但“某種程度上可能為(wei) 了一棵樹,錯過了一個(ge) 森林”,所以做理想汽車就是要選擇一個(ge) 森林,“我要做那個(ge) 森林裏最大的,無論它需要我經曆什麽(me) 樣的困難,我絕對不隻做一棵樹了。”李想說道。
夢想越大,難度越高,也更看中創始人的能力。
談及自己創業(ye) 以來的至暗時刻,是在2008年5月創立汽車之家期間,當時幾個(ge) 小股東(dong) 要把李想和汽車之家聯合創始人樊錚趕出公司,融錢融不到,現金流也完全斷掉,“是真的會(hui) 自己傷(shang) 心到哭的程度。”
後來他學會(hui) 了兩(liang) 個(ge) 重要的能力,一個(ge) 是要接受自己的優(you) 點,也能接納自己的不足,再有就是一些致命的缺點一定要改掉,總結起來就是自洽和自我修正。
作為(wei) 一名產(chan) 品經理,他不想討好任何人,而是思考一些本應屬於(yu) 用戶的價(jia) 值,因為(wei) 簡單所以豐(feng) 富,這是他解決(jue) 問題的方式。比如電動車很好但充電很難,所以理想有了增程、5C以及自建充電網絡。
作為(wei) 公司創始人,他認為(wei) 最重要的能力是能不能看透本質,做出對團隊而言最好的選擇,並通過未來去驗證。
眼下理想汽車的成績有目共睹。剛過去的2024年,理想年銷量超過50萬(wan) 輛,再次拿下銷量冠軍(jun) ,和其他新造車選手相比有著斷層式領先。
事實證明,從(cong) 李想創立的企業(ye) 體(ti) 量以及表現來看,他的決(jue) 策得到了很多正向反饋。
公司在發展,個(ge) 人的進步也沒有終止。比如從(cong) 0到1的階段,理想的產(chan) 品由李想主導,所以他就是天花板,但從(cong) 1到10的階段,李想就成了瓶頸。
所以他就開始有意識地去升級團隊,把體(ti) 驗變成一種能力,爭(zheng) 取讓每個(ge) 做產(chan) 品的都比三四年前的李想更好。
驅動李想的不是打造一個(ge) 1萬(wan) 億(yi) 市值的企業(ye) ,“隻有成長是我的欲望”。
公司達成1萬(wan) 億(yi) 的市值,背後需要有產(chan) 品、服務以及行業(ye) 地位的支撐,從(cong) 因果關(guan) 係來說,更像是個(ge) 人成長的結果。
李想顯然更注重“成長”這個(ge) 過程,在這個(ge) 過程中,公司市值達到萬(wan) 億(yi) 遠不是終點,未來或許會(hui) 走得更高、更遠。
對於(yu) 競爭(zheng) 對手來說,這可能就是李想的可怕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