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長城更新時間:2025-02-14 09:17:08點擊:
王傳(chuan) 福親(qin) 自給車圈扔下這顆核彈:
比亞(ya) 迪不分品牌,不分車型,全部標配至少高速NOA起步的高階智駕。
上到百萬(wan) 級仰望,下到6.98萬(wan) 入門A0級小車海鷗,智駕入門即高階,沒有任何額外選配、訂閱費用。
這是比亞(ya) 迪節後接連多日漲停市值逼近萬(wan) 億(yi) 的根本原因:
也是智能駕駛真正開啟“DeepSeek時刻”的信號。
普及到哪些車?什麽(me) 體(ti) 驗?
比亞(ya) 迪總部六角大樓前,擺滿了王朝、海洋、方程豹、騰勢、仰望所有在售車型:
都搭載了名為(wei) “天神之眼”的高階智駕功能。
而且符合比亞(ya) 迪一貫風格,核心技術上尾標:
有三種顏色,藍標、紅標、金標,分別對應天神之眼C、B、A三種方案。
A是高階智駕三激光版,雙Orin配置,主要應用在仰望品牌;B是高階智駕激光版,單Orin,應用在騰勢品牌。天神之眼C則會(hui) 搭載在王朝和海洋網車型。
從(cong) 展車來看,相同顏色尾標的天神之眼車型,傳(chuan) 感器的數量、類型、位置,集成模塊完全相同,說明比亞(ya) 迪已經在內(nei) 部形成了智駕的統一方案、統一架構。
現階段的天神之眼方案,其實可以理解為(wei) 車端的硬件配置,以及後端的數據體(ti) 係的統一,至於(yu) 算法是多家供應商+比亞(ya) 迪自研的並行方式。
比如仰望、騰勢,用的Momenta方案,方程豹是華為(wei) ADS,王朝海洋的既有大疆卓馭這樣的供應商,但最新的進展是比亞(ya) 迪自研落地的第一槍。
沒錯,比亞(ya) 迪喊出“全民智駕”的核心,就是自研端到端實現了量產(chan) 上車——對應藍標天神之眼,幾乎是王朝海洋在售所有車型。
采用5毫米波雷達+12攝像頭的配置,底層是算力100TOPS左右的計算平台(據說是地平線J6M),目前實現的功能包括自主泊車+高速NOA。
智能車參考實際體(ti) 驗了一下,基本可以確定藍標天神之眼不會(hui) 局限在高速NOA,因為(wei) 目前不需要嚴(yan) 格到城市高快路線上才能開啟,離匝道入口較近的城市普通路線上就能直接激活。
這意味著“藍標天神之眼”擴展到城市NOA隻是一個(ge) 時間問題,畢竟傳(chuan) 感器配置和算力已經足夠。
整體(ti) 感受,和市麵主流高速NOA體(ti) 驗基本持平,能夠實現自主上下匝道、自主變道通行,從(cong) 收費站到收費站的體(ti) 驗。
因為(wei) 深圳坪山區高速路況簡單,沒碰上任何變道加塞、匝道口爭(zheng) 搶通行權的早晚高峰類似情況,所以天神之眼C的上限,並沒有完整展現出來。
但技術特征還是能比較明顯的感知:目前還比較倚重地圖先驗信息。
比如,隧道口有明確限速標誌60公裏/小時,但地圖上顯示限速80,此時係統會(hui) 以地圖為(wei) 準,不采用攝像頭看到的限速標識。
不過不是高精地圖,而是普通導航地圖上有的限速、車道等信息,所以高速NOA交付即全國開放,不限地域城市。
對了,現在的工程試裝版采用的是百度導航。
全程近100公裏的高速路,沒有任何接管。
有人可能認為(wei) 這也沒啥厲害的,僅(jin) 僅(jin) 追平人家2年前的水平。
但比亞(ya) 迪的震撼從(cong) 來不是僅(jin) 局限在技術本身,而是作為(wei) 中國車企一哥的體(ti) 係化能力:
所有標配搭載天神之眼C的車型,沒有任何選裝加價(jia) ,也沒有提高整車零售價(jia) 格這樣的變相加價(jia) ,全部車型售價(jia) 和之前持平。
最低車價(jia) 打到了6.98萬(wan) ,入門級小車海鷗現在無差別實現“有位就能泊,有路就能開”。
對比整個(ge) 行業(ye) ,高階智駕下探的記錄保持者是大疆,在五菱的10萬(wan) +的“高檔”小車雲(yun) 海上實現標配;小鵬爆款MONA 03,也隻在15萬(wan) +的頂配上實現了標配。
實際上還是智駕成本疊加在售價(jia) 上的體(ti) 現。
所以就能理解比亞(ya) 迪的智駕核彈是多麽(me) 的震撼和不可思議。
什麽(me) 樣的技術
天神之眼C 高階智駕三目版(DiPilot 100),主要技術方案有“前視三目5R12V12U”“、BAS 3.0+行泊車算法”以及基於(yu) VLM數據挖掘的”黃金數據”。
其中前視三目是比亞(ya) 迪首創,包括兩(liang) 顆120°的廣角+一顆30°的長焦,均為(wei) 800萬(wan) 像素,可以生成10倍於(yu) 激光雷達高稠密點雲(yun) 。
最遠探測350m的目標,並在不同焦距、感知範圍的重疊視場中,形成橫、縱雙冗餘(yu) 。
同時前視三目對測高有先天優(you) 勢,前方物體(ti) 的寬度、高度或深度探測精度可達1厘米。遇到減速帶、凹凸不平的路麵時,可提前預瞄路麵狀況,減速安全通過。
而對於(yu) 明暗對比強烈,或者惡劣天氣場景,天神之眼C使用毫米波雷達作為(wei) 冗餘(yu) 。也有創新:前向雷達最遠探測距離300m,角度精度達 0.1 度。
而角毫米波雷達,行業(ye) 普遍采用12通道,不具備垂向探測能力,偶發誤檢或漏檢,比亞(ya) 迪升級到16通道,增加了垂向探測,小物體(ti) 的檢測率提升1倍。同步探測距離也提升至120m做到360°無死角感知。
算法層麵,自研BAS 3.0結構上是主流“二段式”端到端網絡,分感知主幹網和規控主幹網。
另外,比亞(ya) 迪通過440萬(wan) 搭載L2及以上的車輛,建立了超50萬(wan) 場景庫,可實現每天訓練裏程7200萬(wan) 公裏,模型每7天可迭代一次。
數據層麵,一是基於(yu) VLM多模態大模型,在挖掘海量數據的同時,自動獲取感知難例,以及老司機的駕駛行為(wei) ,從(cong) 而迅速積累高價(jia) 值訓練數據。
二是基於(yu) 海量智駕數據,通過無監督重建的方式,訓練出行業(ye) 領先的智駕世界大模型。隻需輸入簡單的文字信息,就能生成高價(jia) 值數據。
以控製為(wei) 例,將製動、轉向、驅動的控製算法上移,並借助AI能力,由中央大腦直接輸出指令,做出最優(you) 決(jue) 策。相較分布式算法,集成度更高,控製響應時延縮短至10毫秒,再具體(ti) 場景中,100km/h的AEB刹停距離可縮短20m;泊車場景下,換擋起步時間提升0.8秒,常見車位停車總時長減少5s以上。
比亞(ya) 迪透露,從(cong) 傳(chuan) 感器的設計,到感知、規控,再到執行器的精準控製,都是自研。
所以,一定程度上軟件研發費用不必以單個(ge) 項目計,可以算進集團長期研發支出。
其次,天神之眼C的前視三目800萬(wan) 像素攝像頭中,現場展出樣品中至少有一個(ge) 上明確刻著BYD logo,這說明供應鏈的自給自足程度極深——同樣是降低成本的關(guan) 鍵。
第三點當然就是比亞(ya) 迪巨大的規模,預期銷量早已考慮進前期采購、議價(jia) 環節,再加上所有車型都使用相同方案,管理成本控製和單個(ge) 品類的規模效應更加明顯。
什麽(me) 樣的影響
青銅預算解鎖王者裝備,比亞(ya) 迪天神之眼讓少數人的智駕,變成了全民的智駕。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市場一共賣出了2756.3萬(wan) 輛乘用車,有兩(liang) 個(ge) 特別值得關(guan) 注的趨勢:
提供高階智駕功能(不包括僅(jin) 有L2功能的車輛)的不超過10%。而這10%幾乎全部集中在20萬(wan) 以上價(jia) 位。
但國內(nei) 70%的銷量集中在20萬(wan) 以內(nei) 的車型區間,說明絕大部分中國用戶根本沒有機會(hui) 接觸高階智駕。
而說到底,智能駕駛的價(jia) 值是一種“拐點”價(jia) 值:
能夠實現入門車型標配高階智駕並且好用的,才具有真實用戶價(jia) 值,否則隻是富人的玩具。
比亞(ya) 迪,把整個(ge) 智能汽車產(chan) 業(ye) 加速到了這樣一個(ge) 時刻:不分預算高低,沒有額外選裝,所有用戶無差別享受AI帶來的安全、可靠、便捷的技術紅利。
智駕體(ti) 驗、價(jia) 值、價(jia) 格真實合理的對應關(guan) 係,用戶從(cong) 此心裏有了一杆秤:比亞(ya) 迪天神之眼的黃標、紅標、藍標對應的功能體(ti) 驗,會(hui) 成為(wei) 用戶對比衡量其他所有智駕車型的參照。
因為(wei) 比亞(ya) 迪是中國賣車最多,也是賣了最多入門級車型的玩家。
油電之爭(zheng) 、混動架構之爭(zheng) ,不同陣營的玩家之間可能還會(hui) 拉扯辯論,但智駕的領先是絕對的領先:
比亞(ya) 迪已經實現高階智駕普及的情況下,如果一個(ge) 玩家沒有類似或更好的產(chan) 品落地,幾乎不可能再通過技術發布會(hui) 或老板的出格言論扭轉局勢。
而比亞(ya) 迪一旦確立優(you) 勢,成長為(wei) 千萬(wan) 級車企,和豐(feng) 田大眾(zhong) 扳手腕的那一天可能也不遠了。
所以天神之眼對於(yu) 比亞(ya) 迪自己,是新能源滲透率超50%、電動技術卷到極致後,下一個(ge) 增長周期的最強勁引擎。
隨著比亞(ya) 迪智駕的高歌猛進,實際上也開啟了一場更加殘酷的內(nei) 卷淘汰。
對於(yu) 有智駕產(chan) 品和能力的玩家,2025年必須麵對用戶、市場、輿論提出的尖銳問題:
智駕為(wei) 什麽(me) 不能標配?額外加價(jia) 怎麽(me) 證明物有所值?
對於(yu) 在電動浪潮中已經踉踉蹌蹌的玩家,比亞(ya) 迪開卷智駕,不亞(ya) 於(yu) “末日”和“喪(sang) 鍾”,加速退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步伐。
大家都知道是誰(們(men) )。
當然,比亞(ya) 迪普及高階智駕,也有利好的一方。
比如,之前特斯拉、大疆證明端到端在中小算力平台上能跑通時,表示不相信的用戶、工程師、車企老板大有人在,而比亞(ya) 迪踐行證明之後,幾乎成為(wei) 全行業(ye) 都必須跟隨押注的路線。
能提供恰到好處的算力——成本平衡的硬件玩家,以及擅長在有限平台上實現高性能的算法玩家,會(hui) 成為(wei) 車企、資本追捧的對象。
這些玩家的名號和實力,其實這兩(liang) 年已經初見分曉,感興(xing) 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們(men) 的《智能駕駛2024年度格局報告》。
以及以比亞(ya) 迪的體(ti) 量和供應鏈整合能力,普及智駕也惠及汽車產(chan) 業(ye) 上上下下。舉(ju) 個(ge) 最簡單的例子,一款芯片出貨量從(cong) 百萬(wan) 級增長的千萬(wan) 級,成本下降幅度至少在30%左右。
所以,比亞(ya) 迪開啟的不僅(jin) 僅(jin) 是自己的新增長周期,還是整個(ge) 行業(ye) 的“智駕DeepSeek時刻”——並且,by Product,not PPT。
責任編輯:落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