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智傑更新時間:2024-04-09 11:32:31點擊:
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出人意料的是,即便在國內(nei) ,還有傳(chuan) 統車企不甘將“靈魂”上交華為(wei) 。
日係老大豐(feng) 田,卻一馬當先,率先“投華”。
有網友感慨,真沒想到,第一個(ge) 吃螃蟹的外資車企,會(hui) 是以保守著稱的豐(feng) 田。
但仔細想來,雙方的合作,卻又在情理之中。
首先,從(cong) 豐(feng) 田自身來看,全球銷冠的光環下,是電動化和智能化落後的尷尬。
電動化方麵,豐(feng) 田已經聯手了比亞(ya) 迪。智能化再引強援,並不意外。
其次,豐(feng) 田與(yu) 華為(wei) 此前就有合作關(guan) 係,雙方有合作基礎,這次算是進一步深化了。
以及在豐(feng) 田“投華”之前,就有消息稱,奧迪Q6 E-tron國內(nei) 版——未明確是上汽還是一汽旗下,也將采用華為(wei) 智駕。
一個(ge) 個(ge) 的好家夥(huo) ,打不過就加入是吧doge???
質疑賽力斯,理解賽力斯,成為(wei) 賽力斯……
華為(wei) 智駕被曝上車豐(feng) 田
消息最先由車fans孫少軍(jun) 在直播中爆料:日係三大媽,有一家確認將采用華為(wei) 智駕。
後來騰訊新聞又從(cong) 知情人士獲悉,將上車華為(wei) 智駕的實際為(wei) 豐(feng) 田。
並進一步確認,豐(feng) 田將上車的是華為(wei) 的硬件方案,軟件算法則由國內(nei) 自動駕駛獨角獸(shou) Momenta提供。
此外,爆料中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雙方聯合方案上車的是豐(feng) 田全球車型。即該方案並非隻針對中國本土,華為(wei) 智駕方案有可能隨著豐(feng) 田一同出海,走出國門。
雖然華為(wei) 一直是全球科技公司,但智能車業(ye) 務出海,還算是頭一回。而且因為(wei) 眾(zhong) 所周知的原因,更加證明了華為(wei) 智能車業(ye) 務的能力、實力和影響力。
實際上更早之前,就有車圈內(nei) 的動態稱,經過幾年智能駕駛的落地探索,初步格局已定,中國就是最後的四戰之地、逐鹿之原。不管是哪家車企,最後想要在全球最大、最激烈的汽車市場站穩腳跟,智能化都已經是無法繞開的基礎能力了。
而對於(yu) 全球性大車企來說,尋找一家中國技術公司合作,無疑是最高效、最快速又不會(hui) 水土不服的方案。
更早之前,大眾(zhong) 已經連續出手,左地平線右小鵬汽車,打響了中國市場競爭(zheng) 力的第一槍。
而豐(feng) 田,體(ti) 量仍在,但內(nei) 裏早虛,電動化都搞不利索,智能化更是遙遙落後。
吃螃蟹已經是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然而豐(feng) 田裏麵還是有高人。
它可以直接選已經投資且合作的子公司Momenta,複刻上汽智己路線。
或者直接用華為(wei) 端到端方案——但目前華為(wei) 合作客戶太多可能要排隊了。
所以最後,豐(feng) 田既用了華為(wei) 的器,又選了Momenta的魂。
神形兼具,技術、產(chan) 品、服務到營銷話題,這一下全拉滿了。
轉型變革中的豐(feng) 田,見危知機,出手確實不凡。
全球汽車銷冠的熱與(yu) 冷
毫無疑問,電動化和智能化已經掉隊的全球銷冠豐(feng) 田,“投華”就能讓智能化一步到位。
2023年,豐(feng) 田全球銷量超1150萬(wan) 輛車,力壓大眾(zhong) ,連續四年登頂全球銷冠。
銷量佳績,帶動豐(feng) 田市值刷新日企曆史記錄,突破超48.79萬(wan) 億(yi) 日元,折合人民幣2.33萬(wan) 億(yi) 元。
兩(liang) 萬(wan) 億(yi) 巨頭,千萬(wan) 級銷量,豐(feng) 田的當下,熱鬧無比。
然而純電車占比,1%還不到,豐(feng) 田的未來,冷氣逼人。
豐(feng) 田也在尋求轉型,很努力:
電動化方麵,自己先獨立折騰出來了一輛bZ4x,銷量慘淡,今年1月在終端給出4萬(wan) 優(you) 惠的情況下,南北兩(liang) 豐(feng) 田合計賣了93輛。
初戰告劫後,豐(feng) 田尋求外部幫助,由比亞(ya) 迪提供電池和電機,聯合推出了bZ3。
銷量說不上太好,一度月銷量還不到1000,後來降價(jia) 短暫抬升後,又回落到了兩(liang) 千多輛的水平,當然比起自己作的bZ4x,銷量還是要好的多。
電動化轉型不順,智能化開發受阻。
豐(feng) 田旗下軟件子公司Woven Planet,由豐(feng) 田董事長豐(feng) 田章男之子豐(feng) 田大輔擔任高管,成立於(yu) 2014年。
初創時雄心壯誌,想要建一座未來之城,用來測試車聯網和自動駕駛。
結果多年來隻交付了一款主要產(chan) 品,用於(yu) 雷克薩斯LS的L2級智能駕駛係統。
也有嚐試過開發更高階的L4自動駕駛,但是搭載的無人巴士首秀,就在東(dong) 京殘奧會(hui) 上撞傷(shang) 了運動員。
智能座艙的進展也很一般,早在三年前就立項的Arene車機OS,據悉也已延期至2025年交付。
難以想象,在新勢力將車機玩出花,把大模型搬上座艙兩(liang) 年後,豐(feng) 田才交付的車機操作係統,會(hui) 有什麽(me) 表現。
豐(feng) 田轉型,真的落後了,集中體(ti) 現在最近上市的新一代凱美瑞。
雖然車機受到表揚,有網友點讚有明顯提高,但綜合產(chan) 品力還是遭到一通批評。
昔日B級車銷冠上市當月,廣汽豐(feng) 田銷量暴跌30%。
所以,擺在豐(feng) 田麵前的是,昔日霸業(ye) 仍在,未來轉型艱難。獨立自研,進展緩慢,尋求合作,能夠更快跟上時代步伐。
電動化已經找了比亞(ya) 迪,智能化投華,聯合華為(wei) 和Momenta,是一個(ge) 不錯的選擇。
為(wei) 什麽(me) 是華為(wei) 和Momenta?
華為(wei) 大家很熟悉了,智駕係統ADS 2.0率先解鎖「全國都能開」(真全國都能開,不用拿放大鏡看小字標注的那種),遙遙領先。
從(cong) 最底層的智駕芯片到軟件算法,包括激光雷達都是華為(wei) 自研。
Momenta也有不錯的技術儲(chu) 備,是率先推出量產(chan) L2方案的L4級玩家。
產(chan) 品技術收獲一眾(zhong) 車企認可,背後股東(dong) 有通用、奔馳、豐(feng) 田、蔚來和上汽。
全球第一Tier 1博世和雷軍(jun) 旗下的順為(wei) 資本也參與(yu) 入股。
解決(jue) 方案Mpilot,可實現城區NOA,目前已上車多個(ge) 高端品牌,比如仰望、路特斯和智己,技術得到了驗證。
但有方案不代表是最佳標的。
要成為(wei) 豐(feng) 田的最優(you) 解,就要結合豐(feng) 田目前的核心痛點來看。
在《智能駕駛2023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對目前國內(nei) 智能駕駛玩家,從(cong) 實現能力上可劃分為(wei) 四個(ge) 梯隊:
領先一代,可實現城區NOA
次世代,可實現高速NOA
正當代,僅(jin) 能實現基礎L2智駕能力
落後一代,連L2都沒有實現。
目前華為(wei) 與(yu) Momenta的產(chan) 品均可實現城區NOA,為(wei) 第一梯隊玩家。
技術領先的同時,華為(wei) 與(yu) Momenta都具備迭代關(guan) 鍵要素。
《報告》指出,數據是智駕能力迭代的關(guan) 鍵要素,而影響數據產(chan) 生的關(guan) 鍵要素之一,就是量產(chan) 車的數量。
華為(wei) 智駕方案上車的問界,如今已是新勢力銷冠。
智界和阿維塔等合作車型也已上市,還有享界、深藍、嵐圖、猛士等多款量產(chan) 車正在路上。
Momenta同樣獲得了上汽、比亞(ya) 迪、廣汽和通用等多家車企定點,客戶群在擴大中。
總結一下就是,華為(wei) 和Momenta量產(chan) 車數量都在不斷增長,數據獲取及智駕迭代能力有保障,有助於(yu) 擴大領先優(you) 勢,站穩第一梯隊。
華為(wei) 和Momenta當下的能力以及未來的潛力,也正是豐(feng) 田所需要的。
根據《報告》,類似豐(feng) 田這樣智駕落後的玩家,在供應商加持下,可以迅速提高智駕能力,保障車型和品牌競爭(zheng) 力。
因此,結合現實情況和《報告》內(nei) 容,豐(feng) 田選擇華為(wei) 與(yu) Momenta,可以總結為(wei) 三大原因:
第一,它們(men) 都是第一梯隊玩家,技術最強。
第二, 它們(men) 都是已量產(chan) 的供應商,技術落地已驗證。
第三,豐(feng) 田用華為(wei) 和Momenta,意味著更快補齊短板,直達終局之戰。
此外,還要考慮到,豐(feng) 田和二者此前就分別合作過,這次屬於(yu) 進一步深化關(guan) 係。
2020年3月18日,Momenta宣布將為(wei) 豐(feng) 田提供高精地圖服務。
一年後,Momenta宣布完成C輪5億(yi) 美元的融資,豐(feng) 田參與(yu) 領投,為(wei) Momenta提供了資金支持,雙方合作進一步深化。
Momenta和豐(feng) 田的淵源,大家很清楚了。
華為(wei) 又是什麽(me) 時候和豐(feng) 田建立的合作?
前麵提到了,新款凱美瑞綜合產(chan) 品力被批評,車機卻被點讚。軟件交付拉垮的豐(feng) 田,車機卻被誇,這是為(wei) 什麽(me) 呢?
因為(wei) 聯合豐(feng) 田打造凱美瑞車機的,正是華為(wei) 呀。
現如今智能駕駛硬件也用上華為(wei) ,就差以後軟硬件一體(ti) 上車了。
One More Thing:如何抵消華為(wei) 勢能?
當前,車圈已經無需論證的事實是:華為(wei) 賦能,產(chan) 品銷量起飛。
君不見賽力斯,兩(liang) 年、三年前是怎樣出身的玩家?現如今又是怎樣牌麵的玩家?
銷量和品牌齊飛,市值連續暴漲,已經坐穩了新勢力領頭羊。
連蔚小理都不敢與(yu) 其爭(zheng) 鋒。
更多國內(nei) 傳(chuan) 統車企,似乎也已經想明白了,賽力斯成功之後,長安、奇瑞、江淮、北汽、一汽、東(dong) 風……都在排著隊跟華為(wei) 合作,更高效智能上車。
但這也算是給華為(wei) 出了新難題——
以前賽力斯、阿維塔,算是無獨有偶,消費者因為(wei) 對華為(wei) 的信任,可以在市場紛繁的選擇中,更快選定他們(men) 。
但隨著上車的車企品牌和車型越來越多,以後大家都是華為(wei) 了,是不是華為(wei) 效應就抵消了?
要順著這個(ge) 思路,每家車企都弄個(ge) “華為(wei) 車型”,大家都標配了,以後誰也不比誰有buff加成了。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