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集团电子游戏官网欢迎您

小米終於體會到被蹭的滋味了

作者:李偉(wei) 更新時間:2024-04-16 08:42:35點擊:

智己4.8號晚上的888电子游戏官网L6發布會(hui) 上,對比小米SU7 MAX時,對於(yu) SU7的前電機描述產(chan) 生了偏差。小米三次發表聲明、敦促智己正式道歉,而智己則在官方微博賬號上進行了兩(liang) 次道歉。

圖片來源:智己官方微博賬號

事情本身的輿論走勢和後續影響,說不定還會(hui) 持續。不管後續如何,這事兒(er) 看上去掀起了熱鬧,卻並沒有贏家。

智己:鐵了心蹭小米熱度,必然翻車

事情發生後,筆者和幾位在智己分別負責營銷、銷售的朋友電話聊了一下,他們(men) 有一個(ge) 共同判斷是:“智己這次會(hui) 翻車,其實是偶然之中有著必然”。

道理也不複雜,如果你隻是“內(nei) 涵”或者“致敬”一下小米SU7,那問題不大。但整場發布會(hui) 看下來,從(cong) 造型到技術,再到車內(nei) 智能生態和“181cm的後排空間”,智己L6幾乎是張張PPT懟著小米SU7打。甚至早在預熱階段,微博上就已經有了一係列#非7即6#的話題,讓L6緊貼SU7熱度。

紅圈中的電機描述錯誤,小米表示前後均為(wei) SiC碳化矽電機

當你帶著“強烈懟小米”這樣的既定任務,去做競品對標的時候,那動作變形乃至出錯是必然的。哪怕不是前電機描述錯誤,也一定會(hui) 在其他環節出現錯誤。初心本來就發生了偏差,單靠流程補救怎麽(me) 也救不回。

一款888电子游戏官网上市,產(chan) 品定位是什麽(me) ?溝通主張又是什麽(me) ?核心競品是誰?核心賣點和技術品牌包裝怎麽(me) 做?又以什麽(me) 樣的創意和形式去傳(chuan) 播?

智己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就隻有一個(ge) ——看上去大膽、實則懶惰:對標小米SU7,懟它!

上述問題,任何一家車企,肯定要在內(nei) 部經過多輪激烈的討論和評估後,最終才由最高管理層決(jue) 策拍板。

據筆者了解到:智己也一樣,但早在L6上市發布前,其實內(nei) 部就有兩(liang) 種不同聲音了:“硬蹭小米會(hui) 不會(hui) 風險太大了”。隻不過,最終對於(yu) 流量和話題性的渴求還是占據了上風,推動他們(men) 放下身段,走上了硬蹭小米SU7的策略。

發布會(hui) 隻是個(ge) 開頭,官方道歉也隻是個(ge) 緩兵之計,接下來智己必然麵對兩(liang) 個(ge) 難題:

1、雖然有了流量,但一番操作對於(yu) 品牌形象的傷(shang) 害,如何彌補?

2、流量肯定不是拿來自嗨完成KPI的,怎麽(me) 轉化成銷量?

兩(liang) 個(ge) 難題,解決(jue) 起來都非常棘手且有難度。

小米:終於(yu) 也體(ti) 會(hui) 到被蹭的滋味了

智己被迫道歉發函,小米就真的成為(wei) 贏家了嗎?

強勢傳(chuan) 播固然能取得一時勝利,但也勾起了廣大網友前不久的回憶。

圖片來源:小米發布會(hui) 直播

小米SU7的發布會(hui) 上有沒有硬蹭特斯拉?有沒有選擇性的對標?當然有。隻不過,雷總蹭的相對克製。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官網

圖片來源:保時捷中國官網

SU7的內(nei) 外飾設計風格,是不是真的“借鑒”了保時捷Taycan?是不是100%的原創設計?相信各位肉眼就能看得出來。

小米SU7發布會(hui) 結束第二天,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就在微博上,轉發了馬斯克在推特上的一句話:“對任何技術進行評分的正確方法不是將其與(yu) 競爭(zheng) 對手進行比較(太容易了),而是將其與(yu) 物理極限進行比較”。

說的是哪家車企,很多人心裏也都明白。

圖片來源:陶琳微博截圖

十幾天前,小米SU7上市或許弄得保時捷和特斯拉有苦說不出來。十幾天後,站在電動車風口上的小米,終於(yu) 也嚐到了被強蹭的滋味。友商發布會(hui) 上,被競品挨個(ge) 針對,肯定不好受。

扔出去的回旋鏢,又回到自己手裏。

深度內(nei) 卷,無人是贏家

過去3年時間裏,筆者任職於(yu) 兩(liang) 家電動車企,參加了數款888电子游戏官网型在國內(nei) 外市場的營銷工作和上市發布。這期間,極為(wei) 深刻地感受到了行業(ye) 的低效內(nei) 卷甚至是無效內(nei) 耗。而如今,這份內(nei) 卷和內(nei) 耗,已經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車企的基層和中層了,開始向核心管理層蔓延。

L6發布會(hui) 後,智己的劉濤在感慨:太多時間都奉獻給抖音直播了。但其實又何止他一個(ge) ,李斌、何小鵬也在直播,李想自己成為(wei) 了微博大V,就連魏建軍(jun) 這樣的傳(chuan) 統車企掌門人,都開始下場進駐微博了。

每個(ge) 人都深陷其中,被流量裹挾,被輿論包圍。暴擊外界的同時,也在承受著外界的暴擊。車企是網上暴論的受害者,但也是始作俑者。

更多的企業(ye) ,是否願意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製定屬於(yu) 自己既定戰略,而不是一味搶奪早被驗證過的市場?有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去堅持自己的戰略開花結果,而不是一味跟隨搖擺?

是否願意有所取舍,抓住主要矛盾,戰略放棄部分經營目標,卸下包袱、輕裝上陣,而不是負重前行、動作變形?

有所堅持、有所取舍,總是困難的。小米與(yu) 智己的這出輿論大戲,也確實是當下車圈之難的一個(ge) 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