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集团电子游戏官网欢迎您

從估值90億到斷電封樓:縱目科技創始人失聯 全員欠薪!

作者:誌文更新時間:2025-02-17 08:50:39點擊:

這裏是昔日智能駕駛明星企業(ye) 縱目科技的辦公地,但此刻的員工隻能憑工作證進入大樓取走私人物品。

這家曾估值超90億(yi) 元的獨角獸(shou) 企業(ye) ,在創始人失聯、賬戶凍結、全員欠薪及社保斷繳的漩渦中,正式進入“死亡”倒計時。

從(cong) 估值90億(yi) 元的資本寵兒(er) 到資金鏈崩盤,縱目科技的命運不僅(jin) 是一家企業(ye) 的沉浮,更是中國智能駕駛行業(ye) 洗牌的殘酷縮影。

創始人失聯,縱目科技“物理性死亡”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2月8日,縱目科技員工收到行政通知:將在當天18點後斷電封樓,員工須在此之前取走私物或辦理離職證明。

此時距離創始人唐銳在全員會(hui) 上承諾“尋求並購解決(jue) 欠薪”僅(jin) 過去兩(liang) 周,但員工等來的是更冰冷的現實——賬戶被封、社保斷繳、工資清零,連創始人也失去聯係。

然而縱目科技的這場崩塌其實早有預兆:

早在2023年10月11月間,縱目科技已進入“低功耗模式”,員工僅(jin) 能拿到最低工資,封頂1萬(wan) 元,且工資發放被延遲至次月25日。

但到2024年底連這一“生存底線”也無法維持,員工連2024年12月的最低工資都拿不到了,社保與(yu) 公積金也被斷繳。

自2024年11月起,就有業(ye) 內(nei) 消息稱,縱目科技700多名員工未收到工資,社保公積金斷繳,部分員工被迫發起勞動仲裁。

在此期間,縱目科技CEO唐銳曾多次宣稱“與(yu) 寧波上市公司洽談並購”,計劃“出售智駕泊車業(ye) 務”,並“推進老股東(dong) 融資”,但最終無一兌(dui) 現。

諷刺的是,就在2024年11月,縱目科技還在為(wei) “年底國資融資到賬”畫餅,試圖穩定軍(jun) 心。如今看來,這不過是崩塌前的最後掙紮。

起高樓:資本盛宴與(yu) 技術光環

成立於(yu) 2013年的縱目科技,是一家自動駕駛(AD)和高級駕駛輔助係統(ADAS)技術及產(chan) 品供應商,業(ye) 務涵蓋了自動駕駛領域多個(ge) 層麵,包括軟件、硬件、係統設計,以及組件的集成。縱目科技的崛起曾是自動駕駛行業(ye) 的勵誌劇本:

明星創始人:

唐銳,清華電子工程碩士,矽穀20年汽車電子研發背景,2013年回國創立縱目科技,瞄準ADAS賽道。

資本狂飆:

自公司成立以來完成10輪融資,累計融資額達到22.47億(yi) 元人民幣。聯想、小米、君聯資本等巨頭押注,估值超90億(yi) 元,成為(wei) 泊車方案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隱形冠軍(jun) ”。

頭部車企背書(shu) :

根據招股書(shu) 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縱目科技已成功為(wei) 50款車型提供智能駕駛解決(jue) 方案。

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縱目科技與(yu) 中國2022年銷量排名前十的OEM廠商及多家主要新能源汽車品牌建立了業(ye) 務合作關(guan) 係,分別獲得了22個(ge) 、12個(ge) 和17個(ge) 項目定點,一度被視作“量產(chan) 能力最強”的本土Tier1。

其中,2023年縱目科技的五大客戶分別是理想、賽力斯、長安、嵐圖和一汽,占縱目科技收入總收入的93%。

營收快速增長:

2021-2023年營收從(cong) 2.25億(yi) 增至4.98億(yi) ,但淨虧(kui) 損累計達15.86億(yi) ,毛利率直到2023年才勉強轉正至3.5%。

根據灼識谘詢的數據顯示,以2022年的銷售收入來看,縱目科技在中國內(nei) 地供應商中的排名較為(wei) 靠前。在ADAS市場中排名第五,市場份額為(wei) 1.0%;在自動泊車解決(jue) 方案市場中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wei) 4.9%;在APA泊車解決(jue) 方案市場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wei) 5.6%。

但縱目科技的這種“賠本賺吆喝”的模式,早已埋下致命隱患。

樓塌了:三大致命敗因

1. 技術護城河的崩塌與(yu) 大客戶的流失

縱目科技是以自動泊車技術起家,但卻遲遲未發展高階智能駕駛技術,2023年後核心客戶接連流失:

技術停滯:

據員工爆料稱,縱目泊車技術棧停留在2022年水平,“高階智駕提案被唐銳否決(jue) ”,錯失轉型窗口。

華為(wei) “截胡”:

賽力斯問界M5/M7的泊車方案原由縱目提供,但隨著華為(wei) 智選模式深入,全線切換為(wei) 華為(wei) 方案。

車企自研潮:

長安汽車加速自研智駕,縱目科技僅(jin) 剩的“大客戶”訂單也淪為(wei) 技術維護的“邊角料”。

小米光環褪色:

盡管小米持股4.73%,但SU7上市未能帶來協同效應,反凸顯縱目技術脫節。

2. 戰略自殺:充電機器人的豪賭

麵對主業(ye) 萎縮,縱目科技開始發展機器人業(ye) 務。2024年1月,縱目科技全新子公司“蠶叢(cong) 機器人”正式問世,並正式推出自動駕駛充電機器人——FlashBot閃電寶。

2024年12月,上海縱目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wei) RUI TANG(唐銳),注冊(ce) 資本為(wei) 5000萬(wan) 元。

據縱目科技方麵披露的信息顯示,上述FlashBot閃電寶搭載L4級自動駕駛技術、104度電的大電池包,是一款集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於(yu) 一體(ti) 的能源機器人。

△縱目科技自動駕駛充電機器人FlashBot

根據縱目科技設想,押注自動駕駛充電機器人FlashBot實現15萬(wan) 元單價(jia) ,以推動客戶的采用率。但是,實際上搭載100度電池的機器人成本高昂,且前期場景方多為(wei) 免費試用,設想中的商業(ye) 模式至今仍未實現。

此外,由於(yu) 低速園區機器人與(yu) 乘用車智駕技術路線差異巨大,押注自動駕駛充電機器人FlashBot業(ye) 務,使得公司資源傾(qing) 斜導致主業(ye) 進一步失血。

根據資料顯示,縱目科技2023年投入300人團隊拓展自動駕駛充電機器人FlashBot業(ye) 務,但市場反應冷淡,反成壓垮現金流最後一根稻草。

3. 資本泡沫的破滅

縱目科技三次IPO失敗暴露資本邏輯的脆弱性:

新三板摘牌:2017年,縱目科技首次在新三板市場掛牌,但數月後便宣布摘牌。

科創板撤退:2022年11月,縱目科技轉戰科創板,再次向資本市場發起挑戰,然而在2023年9月撤回了IPO申請。撤回的原因,可能是因“持續虧(kui) 損+客戶集中度過高”難獲監管放行。

港交所IPO夢碎:2024年3月,縱目科技又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shu) ,但6個(ge) 月後失效,這也讓投資人失去了耐心。

行業(ye) 啟示錄:自動駕駛淘汰賽加速

縱目科技之死絕非個(ge) 案,而是行業(ye) 洗牌的標誌性事件:

車企“去Tier1化”:特斯拉、華為(wei) 、蔚小理等自研派崛起,傳(chuan) 統供應商生存空間被擠壓。

資本理性回歸:2021-2023年自動駕駛融資額下降68%,資本從(cong) “賭賽道”轉向“看盈利”。

技術達爾文主義(yi) :低階方案利潤薄如刀片(縱目泊車業(ye) 務毛利率僅(jin) 4.3%),唯有全棧自研者能存活。

正如某投資人評價(jia) :“縱目死在既不夠‘硬’(硬件整合能力弱),也不夠‘軟’(算法迭代慢),更不夠‘狠’(戰略搖擺)。”

尾聲:一場早該預料到的死亡

2月9日,縱目科技官網仍掛著“賦能智慧出行”的標語,但辦公樓的封條宣告了故事的終結。唐銳的失聯,與(yu) 其說是個(ge) 人選擇,不如說是行業(ye) 叢(cong) 林法則的必然結果——當潮水退去,裸泳者終將無處遁形。

對於(yu) 仍在賽道的玩家,縱目科技的教訓血淋淋卻清晰:

沒有技術的持續創新,所有資本堆砌的繁榮都是沙上城堡。自動駕駛的終極戰場,隻屬於(yu) 那些真正掌握核心命脈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