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集团电子游戏官网欢迎您

一將功成萬骨枯:車圈怎麽避免

作者:大宇更新時間:2024-12-18 09:01:52點擊:

三位國內(nei) 知名學者告訴虎嗅ESG,卷不一定是壞事,甚至很大程度上不是壞事,關(guan) 鍵看卷什麽(me) 。

“要卷管理,卷技術,更實質一點說,就是卷創新。”“美國主要是三大車企,德國主要也是三個(ge) ,法國也沒有太多——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可能還沒有完成優(you) 勝劣汰,激烈一點的正當競爭(zheng) 是必要的。”

但卷價(jia) 格,卻值得商榷,尤其是一些強勢的整車廠商,可能將卷的壓力轉移給上遊。

一方麵,“作為(wei) 獨立的利益主體(ti) ,一定程度上要求其上遊供應商降價(jia) ,是一種自然的商業(ye) 行為(wei) 。”但另一方麵,“價(jia) 格競爭(zheng) 導致的降價(jia) ,經常演變為(wei) 對供應商壓價(jia) ,供應商又不得不對更上遊的供應商壓價(jia) ,這就造成了整個(ge) 供應鏈的混亂(luan) 無序,汽車供應鏈生態就成病態的了。”

11月下旬的一件事,又一度引發了關(guan) 於(yu) “卷”的討論。

這源於(yu) 一些供應商收到某車企的函件。該車企指出:2025年的乘用車市場競爭(zheng) 將更加激烈,進入“大決(jue) 戰”“淘汰賽”;為(wei) 增強乘用車競爭(zheng) 力,供應商從(cong) 2025年1月1日起,應將所供貨產(chan) 品降價(jia) 10%。

不久後,一份回信在網上流傳(chuan) ,該信以供應商的口吻書(shu) 寫(xie) ,其中提到:近年來,發函車企對供應商不斷壓價(jia) ,以極致降本和低價(jia) 戰略擴張國際市場,可能成為(wei) 發達國家抬高關(guan) 稅、全麵抵製的借口。

發函車企告訴虎嗅ESG,網上流傳(chuan) 的回信為(wei) 假,他們(men) 選擇了報警。不過,相關(guan) 內(nei) 容依舊引發共鳴——某種意義(yi) 上,也反映了輿論場上業(ye) 已存在的部分觀點。

供應鏈走向高集中度:有利,亦有風險

這樣的媒體(ti) 報道並不罕見:供應商抱怨,下遊壓價(jia) 導致企業(ye) 業(ye) 績下滑;付款賬期過長,提高了供應商的資金成本;供應商為(wei) 了壓縮成本,采取了削減人力成本、降低用料標準等措施,影響產(chan) 品質量。

現象反映在一些企業(ye) 的財報中,有的供應商增收不增利。例如星源材質(SZ300568)今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為(wei) 26.05億(yi) 元,同比增長17.86%;但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3.49億(yi) 元,同比減少47.66%。

反觀部分經營績效較好的鏈主,例如某車企2024年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8.9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同比增長18.12%。

有些鏈主企業(ye) 越是做大,在供應鏈上的話語權就越重,部分供應商即便墊錢也要接單,因此,一些鏈主擁有龐大的應付賬款規模。比如24潮產(chan) 業(ye) 研究院曾統計,某家車企在過去近17年間(2008年-2024年9月),應付賬款規模增長了5601.39%。

已終止了IPO的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財報顯示,2022年和2023年三季度的期末,某頭部車企欠下的應收賬款分別為(wei) 3.7億(yi) 元和3.5億(yi) 元。而紫江新材這家企業(ye) 當時的總資產(chan) 也不過10.7億(yi) 、12.0億(yi) 。也就是說,來自單家車企的應收賬款,就能占到了供應商總資產(chan) 的3成甚至3成以上。

此外,客戶集中度高,也讓很多供應商不敢說“不”。尤其是有些細分行業(ye) ,企業(ye) 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即便沒有利潤的訂單也可能接下,以免運營停滯導致前期投入打水漂。

前述要求供應商降價(jia) 的函件傳(chuan) 出後,11月27日,有供應商的股價(jia) 一度下跌超過3%。其中一家供應商的招股書(shu) 顯示,該公司2023年對發函車企的銷售占總收入80.46%。

過高的集中度,未必是上遊企業(ye) 的主動選擇。

武漢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教授戴賓告訴虎嗅ESG,供應商從(cong) 大企業(ye) 拿到大訂單,才能形成規模優(you) 勢、成本優(you) 勢。很多供應商在初始發展階段,會(hui) 采取標準化的生產(chan) 方式,隻供應一個(ge) 或很少數的幾個(ge) 零部件,麵向一個(ge) 或很少數的大客戶——“由於(yu) 這樣,才能做大,是這樣一個(ge) 因果關(guan) 係。”

供應商還可能被“綁架”。在一些行業(ye) ,鏈主會(hui) 要求供應商站隊,避免供應商將產(chan) 品賣給鏈主的競爭(zheng) 對手。這雖然有法律風險,但能夠變相執行,戴賓舉(ju) 例說:“鏈主可以設計差異化的零部件。”

無論對於(yu) 供應商還是采購商,盡管高集中度都有風險,但未必是壞事。

在供應鏈管理學領域,作為(wei) 正麵典型的豐(feng) 田經驗幾乎走進了所有中國高校,其特征之一就是集中度高——很多零部件,豐(feng) 田隻選擇一個(ge) 供應商。

關(guan) 於(yu) 這樣做的降本優(you) 勢,武漢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教授許明輝介紹了部分原因:“與(yu) 少數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guan) 係,減少尋源、考察、談判、試製等方麵的成本,也可以在加強質量管控的基礎上少檢或免檢,從(cong) 而降低成本。”

風險在於(yu) ,鏈條上一個(ge) 小環節出現問題,也可能影響大局,而且總是有出問題的可能性。例如曾經,為(wei) 豐(feng) 田生產(chan) 刹車片的供應商遭遇火災,豐(feng) 田的整個(ge) 生產(chan) 就停頓了——理論上,豐(feng) 田的日產(chan) 量是以萬(wan) 來計算的。

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現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劍介紹:“實際上,豐(feng) 田很快恢複了生產(chan) ——當供應鏈的整體(ti) 生態和諧,就有相關(guan) 企業(ye) 幫助解決(jue) 問題。”

陳劍指出:“供應商和客戶少一些,理論上更好。但要不要像豐(feng) 田一樣極致,取決(jue) 於(yu) 供應鏈生態建設得好不好。要強調的是,隻有在供應鏈生態健康的時候,合作比競爭(zheng) 更優(you) 先的時候,高集中度才不會(hui) 出現大的風險。但在當下,國內(nei) 未必能做到這一點,尤其是一些核心企業(ye) ,還可能要求供應商站隊。”

一味壓價(jia) 或提升ESG風險

現代企業(ye) 之間的競爭(zheng) ,也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zheng) 。

戴賓指出:在製造業(ye) 領域,尤其是汽車製造業(ye) ,供應鏈上的采購成本可能占到營收的70%,所以降低供應鏈上的成本,是車企提高競爭(zheng) 力的重要方式。

“但成本的降低,既可以是壓低采購價(jia) 格,將成本壓力轉移到上遊;也可以是由鏈主企業(ye) 協同、幫助供應商降低成本,從(cong) 而獲得更低的采購價(jia) 。”——前者容易陷入竭澤而漁的困境,而後者更加可持續。

陳劍還指出:“企業(ye) 應該看得長遠一些。如果過度追求短期利益,導致供應商得不到發展,鏈主企業(ye) 未來的發展也會(hui) 受影響。”

從(cong) 正向角度看,特斯拉、蘋果等企業(ye) 的生產(chan) 總能用上最優(you) 質的零部件,得益於(yu) 他們(men) 把供應商視為(wei) 重要的資源。戴賓說:“重視與(yu) 供應商的協同創新,這樣供應商才有動機投資技術與(yu) 工藝創新,配合鏈主的產(chan) 品創新。”

反之,如果上遊供應商被壓低了利潤,投入研發的資金就會(hui) 受到影響,不利於(yu) 鏈主企業(ye) 采購到技術領先、功能更好的零部件。上綱上線一點,如果國內(nei) 供應商升級乏力,一些高精尖的零部件僅(jin) 由外資供應商掌握,在瞬息萬(wan) 變的國際環境中,民族品牌就麵臨(lin) 卡脖子風險。

國內(nei) 已經出現了供應商研發投入下降的案例。例如新鋁時代,今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為(wei) 0.40億(yi) 元,而上期發生額為(wei) 0.45億(yi) 元;再比如恩捷股份,今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為(wei) 5.33億(yi) 元,而上期發生額為(wei) 5.70億(yi) 元。

許明輝指出,為(wei) 了降低成本,企業(ye) 還會(hui) 減少ESG投入:供應商可能使用童工,或采用汙染環境的生產(chan) 或經營方式;此外還有一種可能,供應商會(hui) 偷工減料,最終損害消費者權益。

盡管很多車企的ESG年報中不乏自詡——企業(ye) 已經從(cong) 價(jia) 格采購過渡到價(jia) 值采購,一些重要零部件完全來自行業(ye) 排名領先的供應商;建立健全綠色采購體(ti) 係,規範采購中的各項環境管理——但實際上,一些頭部車企的供應商,ESG評級結果可能不夠理想。

以湖南裕能、新鋁時代、溯聯股份、星帥爾這幾家鏈上供應商為(wei) 例,萬(wan) 得ESG評級顯示,在它們(men) 所處行業(ye) ,四家企業(ye) 分別位列506家企業(ye) 中的488名、250家企業(ye) 中的182名、250家企業(ye) 中的198名、565家企業(ye) 中的362名。

再具體(ti) 到環境方麵,上述四家企業(ye) 的表現也不理想,全部低於(yu) 其所在行業(ye) 的平均分。其中溯聯股份的環境得分竟然為(wei) 0分,新鋁時代也隻有0.1分;而它們(men) 所在行業(ye) (即汽車零配件行業(ye) )的企業(ye) 平均分是2.13分,最高分是10分。

陳劍提醒,ESG風險不利於(yu) 中國車企出海。“ 現在有很多機構在給中國企業(ye) 做評級,整體(ti) 評價(jia) 不算太好,將來可能成為(wei) 某種形式的關(guan) 稅壁壘。”

降低成本有更多方式

對於(yu) 國家而言,汽車供應鏈強,汽車製造業(ye) 才會(hui) 強。從(cong) 長遠看,強供應鏈才有利於(yu) 民族品牌出海,與(yu) 外資車企一較高下。

如何做強供應鏈,是一個(ge) 龐大的話題,虎嗅ESG僅(jin) 摘要受訪專(zhuan) 家的部分觀點。

在議價(jia) 方麵,有車企強調,與(yu) 供應商年度議價(jia) 是行業(ye) 慣例,降價(jia) 目標並非強製要求。但戴賓認為(wei) ,這樣的議價(jia) 仍有一定臨(lin) 時性,不足以穩住供應商的預期。

他指出,當上下遊處於(yu) 協同發展的良好狀態時,鏈主企業(ye) 往往會(hui) 給出相對長期的承諾,以便供應商有耐心做大做強,把成本降下來,“比如達成長期協議,要求供應商連續供貨三年,每年價(jia) 格下降5%”。

更有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虎嗅ESG,有些車企的議價(jia) 未必是一年一議,而是縮短到半年一議,甚至更短。

降低成本也不是隻有壓價(jia) 一種途徑,這甚至可能是其中較笨的一種。戴賓認為(wei) ,鏈主企業(ye) 的供應鏈模式創新以及技術賦能,也能幫助上遊供應商降低成本,但同時可以激發和培育供應商的協同創新能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與(yu) 競爭(zheng) 力。

許明輝隨機列舉(ju) 了一些具體(ti) 的降本方式:

比如全麵質量管理(TQM)。“如果出現質量問題,不管是在企業(ye) 內(nei) 容生產(chan) 運營階段,還是在將產(chan) 品或服務移交下遊階段,都會(hui) 產(chan) 生不小的處理成本。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事先預防潛在的質量問題,本身就會(hui) 降低成本,盡管此成本通常是隱性的。”

再比如,“將SOP(銷售與(yu) 運營計劃)延伸到供應鏈上;采用CPFR(協同、預測與(yu) 補貨);供應鏈企業(ye) 間進行信息共享,讓供應鏈透明化。”

陳劍告訴虎嗅ESG,當下很多已經推廣的經驗,實際上也是供應鏈管理的正麵典型。例如,豐(feng) 田派工程師進駐供應商工廠,幫助設計和對零部件進行品控,“供應商出產(chan) 的零部件可以直接上鏈主生產(chan) 線——入廠不再檢查,就省掉了一個(ge) 環節。”

此外,促進供應鏈企業(ye) 共贏發展,也是很多企業(ye) 的社會(hui) 責任。例如,政府就曾出台政策,要求央企、大型國企縮短付款周期,緩解上遊企業(ye) 的資金壓力。

戴賓在分析“供應鏈金融”話題時向虎嗅ESG介紹,鏈上核心企業(ye) 的融資成本往往在3個(ge) 點以下,而供應商可能高達8個(ge) 點。“如果鏈主把賬期拖得很長,上遊企業(ye) 的融資成本就變高了。”

虎嗅ESG翻閱車企的2023年財報,發現有的鏈主企業(ye) ,僅(jin) 一年的利息收入,就比一些已上市的供應商的總資產(chan) 還高。

前述縮短付款周期的國家政策並不針對民營企業(ye) ,戴賓指出:“從(cong) 市場經濟角度看,政府也不應對民企做過多幹涉。但新能源汽車行業(ye) 受到過補貼、享受過政策紅利,也應該承擔起部分社會(hui) 責任。有些經營績效良好的企業(ye) ,是具備這種擔責能力的。”

不管怎麽(me) 說,當一家車企做到頭部,不能一談成功就歸因於(yu) 自身努力,一談社會(hui) 責任就歸咎於(yu) 行業(ye) 環境——事實上,恰恰是頭部企業(ye) ,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行業(ye) 環境。

他們(men) 至少有一點可以做到:幫助上遊供應商降低資金成本——哪怕隻先盡到這份社會(hui) 責任,再要求供應商降低所供產(chan) 品的價(jia) 格,遇到的市場阻力和輿論壓力也會(hui) 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