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朝東(dong) 更新時間:2024-12-19 08:46:00點擊:
榜單發布後,有親(qin) 近蔚來的koc表示“上險量不能說是野雞數據,但確實是幾個(ge) 口徑中最不權威的。”
然而這引起不少反駁,有博主稱:為(wei) 什麽(me) 大家現在都看上險量,還不是因為(wei) 之前那麽(me) 多年,太多品牌用各種手段把交付量這個(ge) 數據搞得烏(wu) 煙瘴氣?
隻有上險量,因為(wei) 要交錢買(mai) 保險,而且搞完了就變成二手車,所以他的刷數據代價(jia) 是最高的,相對來說也是最準確和公平的。
理想汽車員工“硬哥”同樣注意到了這件事,他發布了一條微博稱“為(wei) 什麽(me) 說上險量是最準的汽車銷量數據”,配圖是其於(yu) 去年5月份發布的一條微博,在這條微博裏,“硬哥”做了詳細解釋,這裏不在展開。
此外,還有汽車博主“花叔”也關(guan) 注了相關(guan) 討論,他給出了更為(wei) 詳細的講解:
關(guan) 於(yu) 銷量和上險量,在經銷商模式下,整車先從(cong) 品牌批發給經銷商,於(yu) 是有了批售數據;每個(ge) 月經銷商會(hui) 把零售數據報給品牌,於(yu) 是有了零售數據。但這樣的數據往往與(yu) 真實銷量有較大差異,有時多,有時少。
國際品牌在以前業(ye) 績特別好的的時候會(hui) 少報銷量,尤其是每年的第四季度,這樣下一年度任務不會(hui) 太高;而季度末缺量的時候會(hui) 要求經銷商多報零售來完成廠家的銷量目標,這就是行業(ye) 內(nei) 有名的“超報”(over reporting)。
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有的品牌的經銷商庫存數量會(hui) 達到月度銷量的三四倍,這會(hui) 極大占用經銷商的資金,並造成為(wei) 了急於(yu) 消化庫存而導致價(jia) 格下滑。
有意思的是,大致從(cong) 10多年前開始,這些廠家的中國銷售公司手裏就已經有了每個(ge) 月本品牌和主要競品的全國各城市真實上險數量的,他們(men) 也是根據這個(ge) 真實的上險數量去做市占率分析的。
中國區總裁或CEO也是知道這個(ge) 真實數據的,但報給海外總部的數多或者少,是根據需要,這就是“默契”。
責任編輯:落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