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長城更新時間:2024-12-25 08:57:30點擊:
日本媒體(ti) 日經新聞報道,豐(feng) 田汽車公司已決(jue) 定在中國新建一家工廠,並且已經確定了工廠的建設用地,主要生產(chan) 其豪華品牌“雷克薩斯”的電動車型。
和之前合資不同,豐(feng) 田汽車要在中國建的是100%獨資的外企工廠,就像特斯拉上海工廠一樣。
截至目前,豐(feng) 田方麵並沒有回應,而雷克薩斯中國表示,“非官方消息,不予評論”。
其實早在6月份,就有消息傳(chuan) 出,豐(feng) 田正在與(yu) 相關(guan) 部門洽談,在上海投資建設與(yu) 特斯拉中國工廠類似、100%獨資雷克薩斯工廠的可能。
有知情人士透露,豐(feng) 田希望能爭(zheng) 取到和特斯拉中國相似的待遇,從(cong) 稅收優(you) 惠到政策支持,從(cong) 土地使用權到無需本土合資夥(huo) 伴等,豐(feng) 田幾乎是想複製特斯拉在華獨資建廠的所有優(you) 惠條件。不過彼時洽談還遠遠沒到最終確定階段,可能會(hui) 有變動產(chan) 生。
如今最新的消息,進一步坐實了建廠的可能性,根據日經新聞報道,豐(feng) 田已經確定了上海市內(nei) 的工廠建設用地,並且預計這座工廠將在2027年左右投入運營,具體(ti) 的建廠時間以及地點尚未透露。
這座工廠將專(zhuan) 門生產(chan) 雷克薩斯的電動車,在車尾也會(hui) 有中文標誌,計劃中國本土零部件使用率達到95%以上,生產(chan) 的888电子游戏官网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同時,將同步銷往日本以及其他海外市場。
如果能成功建廠,豐(feng) 田將成為(wei) 首個(ge) 在中國單獨建設工廠的日本車企,同時也是繼特斯拉之後在上海獨資建廠的第二家外資企業(ye) 。
在豐(feng) 田汽車集團電動化的路程上,雷克薩斯在內(nei) 部擔任著轉型“排頭兵”的角色。
根據自豐(feng) 田首席執行官Koji Sato自上任以來推行的“電動汽車優(you) 先”戰略,到2026年豐(feng) 田預計將投入10款純電動汽車,年銷量達到150萬(wan) 輛,2030年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350萬(wan) 輛,而雷克薩斯則被定義(yi) 為(wei) “電動化先驅”。
在豐(feng) 田的規劃中,雷克薩斯最終將轉型為(wei) 純電品牌,2026年開始,豐(feng) 田將使用電動汽車專(zhuan) 用製造平台為(wei) 雷克薩斯開發新型電動車,該平台可用於(yu) 構建各種車型。
預計到2030年,旗下所有車型提供純電版本,在中國、北美、歐洲實現100%純電車型銷售,目標全球銷量100萬(wan) 輛。到2035年,則徹底轉型為(wei) 純電品牌。
另外,從(cong) 銷量上看,雷克薩斯也是豐(feng) 田在華體(ti) 係中相對“堅挺”的品牌,雖然都是在華業(ye) 績下滑,不過相比於(yu) 其他日產(chan) 車企,豐(feng) 田的情況要好不少。2023年,豐(feng) 田在中國的整體(ti) 銷量僅(jin) 下降了2%,而雷克薩斯品牌的銷量則逆勢增長了3%。
今年1-10月,國內(nei) 累計進口汽車隻有58萬(wan) 輛,同比下降9%。但是在這片慘淡中,雷克薩斯的成績尤為(wei) 顯眼——以14.9萬(wan) 輛的銷量,實現了7%的同比增長,穩居進口車銷量榜首。
Koji Sato也曾表示,“在雷克薩斯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中國市場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車型上雷克薩斯也做好了準備,今年北京車展,雷克薩斯曾展出兩(liang) 款全新概念車,分別為(wei) LF-ZC和LF-ZL,兩(liang) 款車型都是後續全新電動車型的藍本。
不久前,豐(feng) 田已經在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申請注冊(ce) 了一款全新SUV的專(zhuan) 利圖,這款車型就是此前發布的雷克薩斯LF-ZL純電動概念車的量產(chan) 版本。888电子游戏官网定位旗艦級,車身尺寸對標問界M9,達到5300 x 2020×1700毫米,除了車高略遜一籌外,其餘(yu) 尺寸均超越了問界M9。
模塊化的車身結構,搭載最新的棱鏡電池,號稱續航裏程能達到965公裏,配備了12.8英寸中控屏,具備AI係統能自動學習(xi) 駕駛習(xi) 慣,而這款量產(chan) 車型會(hui) 在2026年後才會(hui) 發布,這也符合豐(feng) 田在國內(nei) 建廠後再生產(chan) 的時間節點。
其實豐(feng) 田想要效仿“特斯拉模式”推進電動化進程,並不算意外,自2019年投產(chan) 以來,特斯拉上海工廠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2024年前三季度,特斯拉上海工廠已交付車輛67.6萬(wan) 輛,占特斯拉全球同期交付量的一半以上。
特斯拉能取得如今的成績,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功不可沒,豐(feng) 田顯然也想借助中國的供應鏈優(you) 勢,快速推進其電動汽車業(ye) 務的發展。換句話來說,豐(feng) 田在上海獨資建電動車廠,短期或許沒有經濟意義(yi) ,但是一個(ge) 重要的長期戰略。
如今,大眾(zhong) 、奧迪都已經利用中國研發力量開發合作車型,而豐(feng) 田要想補課電動化,最好的老師,當然也是中國市場。